[实用新型]散热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9792.7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0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玉冈健人;福岛和彦;畑中康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16;G06F1/20;H01L23/427;H01L23/4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块,散热模块优选搭载于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computer)等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笔记本电脑等小型且高性能的电子设备中,壳体内部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等的发热量较大。因此,发热对策较重要。作为发热对策中的一个方法,将送风风扇装设于壳体内部,进行热量的排出。
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2012-018683号中公开了一种热源的冷却方法:“包括:向所述封闭的区域送风的风扇;从所述壳体的内侧覆盖所述排气口且位于所述封闭的区域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散热部件;以及热连接于所述发热体以及所述散热部件、从所述封闭的区域侧覆盖所述散热部件的一部分的热管,从所述风扇向所述封闭的区域送风的空气在所述风扇的外侧被所述热管转换方向并从所述排气口排气”。
但是,在日本公开公报2012-018683号中,空气的流动方向被热管阻挡。即,由于送风的空气被热管转换方向,因此因空气的流动被转换方向而使能量损失。并且,空气流猛烈地冲撞热管而产生噪音。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在风扇与热管之间配置有散热部件(散热器)。为了使散热模块薄型化,风扇也必须是薄型的,若使风扇薄型化,则风量降低。若配置散热器,则散热器自身使空气流变窄,空气阻力变大。因此,专利文献1的发明用于变换空气阻力和空气流的方向而损失的能量增大。即,不适应散热模块的薄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例示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括:风扇;以及热管,热管的一端侧与热源热接触,另一端侧与风扇热接触。风扇具有:叶轮,叶轮具有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叶片;马达,马达使叶轮旋转;以及机壳,机壳收纳叶轮以及马达。机壳具有侧壁部,侧壁部覆盖叶轮的侧方,并具有开口,开口在侧壁部周向的至少一侧的区域向风扇的外部空间敞开;以及下板部。下板部与侧壁部相接,通过马达将叶轮支承为能够旋转。下板部或覆盖叶轮的上侧的上板部具有吸气口。由上板部、侧壁部以及下板部在叶轮的侧方构成送风口。送风口包括上板部的边缘、侧壁部的作为开口的周向两端的一对边缘、以及下板部的边缘中任意一个与中心轴线最近的边缘,送风口是与中心轴线平行的平面。热管的另一端侧具有与下板部的上表面或上板部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部。热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对于送风口具有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散热模块能够在达到薄型化的同时,提高热源的冷却特性。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例示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俯视观察时,所述接触部位于由假想第一切线、假想第二切线以及所述送风口围成的区域,所述假想第一切线通过所述侧壁部中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端部,与连结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的假想包络线相切,从所述下游侧端部朝向送风方向上游侧,所述假想第二切线通过所述侧壁部中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端部,与连结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的假想包络线相切,从所述上游侧端部朝向送风方向下游侧。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例示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送风口靠所述中心轴线侧的位置。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例示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俯视观察时,将与所述送风口平行且与所述中心轴线相交的直线作为假想第一直线,将与所述送风口垂直且与所述中心轴线相交的直线作为假想第二直线,所述侧壁部具有向所述送风口与所述叶轮之间突出的舌部,由所述假想第一直线与所述假想第二直线划分出了四个区域,在将配置有所述舌部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的情况下,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顺次作为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域,所述热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区域。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区域。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俯视观察时,所述热管与所述多个叶片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俯视观察时,所述热管在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之间沿所述侧壁部的内周面延伸,连结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的假想包络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热管的比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区域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9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