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分类搬运转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0274.7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7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奥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B65G4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田怡春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分类 搬运 转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物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分类搬运转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加,而产品的市场寿命日益缩短,更新换代加速,中、小批量生产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面临这—新的局面,必须大幅度提高制造柔性和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数控加工技术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其将以往企业中相互独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支撑下,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而有机的系统,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高柔性,并进而赢得竞争全面的智能制造系统。
随着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随着国内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推进,以及产业化转型,对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以及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分类搬运转移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类搬运转移系统柔性差、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分类搬运转移系统,包括来料传送装置、条形码扫描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接料传送装置和总控系统;
所述来料传送装置的一端设有待拾取区,所述条形码扫描系统设置于待拾取区;
所述条形码扫描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系统与所述总控系统连接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码扫描系统包括激光扫码器和信号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待拾取区设有到位阻挡器。
进一步地,所述来料传送装置为双边循环倍速链流水线。
进一步地,所述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本体和机器人控制柜,所述机器人控制柜与所述总控系统连接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本体为6轴关节机器人,由交流伺服电机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本体的末端执行器为气动卡盘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工业机器人系统还包括示教编程器。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传送装置为三流道循环倍速链流水线。
进一步地,所述总控系统为PC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所有单元控制系统进行高度、高效集成,实现网络调度与控制,实现分类搬运系统的自动化运输,分拣等各项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来料传送装置;2、接料传送装置;3、总控系统;4、待拾取区;5、到位阻挡器;6、条形码扫描系统;7、机器人本体;8、机器人控制柜;9、气动卡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分类搬运转移系统,包括来料传送装置1、条形码扫描系统6、工业机器人系统、接料传送装置2和总控系统3。
其中,来料传送装置1的一端设有待拾取区4,待拾取区4设有到位阻挡器5,用以控制物料的位置。条形码扫描系统6设置于待拾取区4,条形码扫描系统6包括激光扫码器和信号传感器。本实施例中激光扫码器采用的是Motorola_LS9208条码扫描枪,光源:670nm可见激光二极管,扫描模式:16行连锁扫描线、18行连锁扫描线,扫描精度:5mil。激光扫码器可以设于待拾取区4的下方或侧方。条形码扫描系统6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通过传输线和RS232与总控系统3连接通信。
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本体7、机器人控制柜8和示教编程器,机器人控制柜8与总控系统3连接通信。本实施例中,机器人本体7为6轴关节机器人,由交流伺服电机驱动,重复定位精度达±0.05mm,最大载重50KG,有效工作范围2050mm。机器人本体7的末端执行器为气动卡盘装置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奥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奥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02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CCD双面线扫描的水平多段皮带传动系统
- 下一篇:可以定量的调味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