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钻井隔水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0680.3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4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梁妃凉;欧宇钧;邓欣;罗玉贵;卢沛伟;王义;杨文;苏瑞华;郑淇武;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海军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钻井 水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件接头,特别是一种水下钻井隔水管接头,属于海洋钻井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海洋钻井隔水管是海洋石油生产的重要设备,它是一条从海洋钻井平台(或钻井船)通往海底防喷器(Blow-outPreventer,简称BOP)装置的液体输送管道。海洋钻井隔水管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隔离外界海水,用于钻井液循环、安装水下BOP、支撑各种控制管线(主要包括节流和压井管线、钻井液补充管线、液压传输管线等)等,以及起到钻杆、钻井工具从钻台到海底井口装置的导向作用,其中,钻井隔水管接头作为每根隔水管之间的连接装置,其作用显得犹为重要。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海洋钻井隔水管接头技术都是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专业公司所垄断,我国在海洋钻井隔水管的应用方面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常规的海洋钻井隔水管接头结构复杂,造价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海洋钻井隔水管接头成本较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水下钻井隔水管接头,其采用特殊的结构,采用法兰式接头配合内接管结构,不仅可以满足强度以及防水等要求,还能使成本控制在最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钻井隔水管接头,接头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内接管,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采用法兰式结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对接在一起,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外侧设有边管接口和螺栓接口,内接管插装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对接处内部,内接管的外径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内径相吻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内接管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为间隙配合,内接管上对应于第一接头处开设有第一密封槽,内接管上对应于第二接头处开设有第二密封槽。
所述的第一密封槽设有两条,两条第一密封槽平行设置。
所述的第二密封槽设有两条,两条第二密封槽平行设置。
所述的边管接口和螺栓接口间隔设置。
所述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固定螺栓副固定安装在一起。
所述的第一接头内部设有第一限位台阶,内接管上对应位置设有第三限位台阶;第二接头内部设有第二限位台阶,内接管上对应位置设有第四限位台阶。
所述的第一接头内部设有第五限位台阶,第五限位台阶开设位置对应于内接管底部位置处;第二接头内部还设有第六限位台阶,第六限位台阶开设位置对应于内接管底部位置处。
所述的内接管上开设有润滑油孔。
所述的第二接头内对应于润滑油孔位置处设有润滑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国产化材料代替进口材料,材料强度及相关要求完全符合国外同等产品要求并大大减少了材料费用及采购周期,并降低产品成本;本实用新型接头采用法兰式设计,性能可靠,通过广泛的设计分析、弯曲测试、拉伸测试、内部压强和功能性评估等项目,完全满足深水条件使用。本实用新型采用6组锁紧螺栓,其预压力在额定连接压力之上,该设计可以延长隔水管接头疲劳寿命,可实现现场快速更换。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内接管,4-边管接口,5-固定螺栓,6-固定螺母,7-第一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9-第一密封槽,10-第二密封槽,11-润滑油孔,12-第一限位台阶,13-第二限位台阶,14-第三限位台阶,15-第四限位台阶,16-第五限位台阶,17-第六限位台阶,18-润滑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0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