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4308.X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9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乔登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14 | 分类号: | H01M6/14;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郑玉洁 |
地址: | 523942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芯结构,尤指一种能使导电电流稳定,以确保使用安全的锂电池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锂电池芯结构,主要包括一壳体,壳体内置放有电解质溶液及锂电池卷芯,锂电池卷芯由正极片、隔离膜及负极片连续卷绕而成。其中,正极片上焊接正极极耳,正极极耳再焊接于壳体内壁上,让壳体与正平台极柱呈电连接。而负极片上焊接负极极耳,负极极耳向上焊接于壳体的负平台极柱的底部。如此一来,当正、负导电连接片分别焊接在正、负平台极柱的顶面上时,即可通过不同的导电连接片以分别输出正、负电。
而上述正平台极柱为铝金属,负平台极柱为铜金属,当铝质导电连接片分别与正、负平台极柱焊接时,由于铜金属与铝金属无法相互熔合,即需要在负平台极柱的表面镀上一层镍金属,以使负平台极柱与铝质导电连接片能形成稳固的结合。但当镀镍因长时间氧化而脱落时,将导致导电电流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发明人积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芯结构,通过在两个铝质平台极柱上分别形成一组通孔及凹槽,并通过一连接件填满任一组通孔及凹槽以连结平台极柱及盖板的结构来解决现有镀镍的平台极柱因长时间氧化脱落而导致导电不良的问题,而能让导电稳定,以确保电流输出质量及使用安全。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锂电池芯结构,包括下壳体及盖合于下壳体顶端的盖板,盖板上设有负平台极柱及正平台极柱,下壳体内容置电解质溶液及至少一卷芯,卷芯具有负极极耳组及正极极耳组,负极极耳组与负平台极柱呈电性连接,正极极耳组与正平台极柱呈电性连接,正平台极柱具有上下贯穿的两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上端具有一由正平台极柱的顶面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填满第一通孔及第一凹槽,以连结正平台极柱及盖板;负平台极柱具有上下贯穿的两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上端具有一由负平台极柱的顶面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填满第二通孔及第二凹槽,以连结负平台极柱及盖板。
实施时,负极极耳组及正极极耳组分别位于卷芯的两侧;负平台极柱的底部与一负极导电片结合,负极导电片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一延伸部,第一定位部与负平台极柱呈电性连接,第一延伸部由第一定位部的一侧以大概垂直于第一定位部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且第一延伸部与负极极耳组连结;正平台极柱的底部与一正极导电片结合,正极导电片包括第二定位部及第二延伸部,第二定位部与正平台极柱呈电性连接,第二延伸部由第二定位部的一侧以大概垂直于第二定位部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且第二延伸部与正极极耳组连结。
其中,该第一延伸部的截面及该第二延伸部的截面分别呈U字形。
其中,该第一定位部及该第一延伸部呈倒L字形。
其中,该负极连接片还包括一第三延伸部,该第三延伸部由该第一定位部的另一侧以大概垂直于该第一定位部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该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延伸部及该第三延伸部呈倒U字形。
其中,该第二定位部及该第二延伸部呈倒L字形。
其中,该正极连接片还包括一第四延伸部,该第四延伸部由该第二定位部的另一侧以大概垂直于该第二定位部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该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延伸部及该第四延伸部呈倒U字形。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现于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导电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导电片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锂电池芯结构1下壳体2
盖板3顶板31
绝缘片32负平台极柱4
导电连接片41、51第二通孔42
第二凹槽43第二连接件44
正平台极柱5第一通孔52
第一凹槽53第一连接件54
卷芯6负极极耳组61
负极极耳611第一上缺角612
第一下缺角613正极极耳组62
正极极耳621第二上缺角622
第二下缺角623负极导电片7
第一定位部71第一延伸部72
第一导电片73第三延伸部7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乔登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乔登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43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