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坐便器防垢除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6994.4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3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市万林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5/00 | 分类号: | C02F5/00;E03D1/00;C02F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河南省安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坐便器 除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便器的防垢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坐便器经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各个不易清洁到的位置形成水垢,这种水垢不仅不美观、还会产生异味污染卫生间环境,并且随着日积月累进一步堵塞排水孔导致坐便器无法使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现有的坐便器除臭防垢方法一般是在水箱里放入水溶性球,这种方式的缺点第一是水溶性球使用寿命短,一般仅可使用7-15天,第二对人体有伤害,第三是污染水质进而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垢除臭装置,净化坐便器水箱内的水,可有效抑制坐便器产生异味或产生水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坐便器防垢除臭装置,包括设有镂空孔的装置主体和设置在装置主体底端的端盖,所述的装置主体内填充有陶瓷颗粒,所述的端盖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通孔,装置主体内部的中间设有一根进水管,进水管的顶端延伸出装置主体外,进水管的底端插入通孔并与端盖相紧密贴合,进水管的底端上还设有涨塞,所述的进水管位于装置主体内的部分密布通孔,进水管位于装置主体内的部分的上端两侧还各设有一块永磁体。
所述的装置主体为圆柱体,所述的镂空孔设置于装置主体的上端。
所述的端盖为圆盘形,端盖与装置主体相焊接。
所述的进水管底部与端盖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进水管位于装置主体内的下半部分密布通孔。
所述的陶瓷颗粒为直径3mm的陶瓷球。
所述的陶瓷颗粒为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纳米负离子陶瓷颗粒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达两年,使用过程中没有有害物质排出,绿色环保,水箱内的水经水磁体和陶瓷颗粒双重净化过滤,可使坐便器内不易产生水垢,即使便器里有轻微附着用刷子也可以轻松去掉、管道不产生堵塞、释放的还负离子可以净化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装置主体1、端盖2、陶瓷颗粒3、进水管4、涨塞5、通孔6、镂空孔7、永磁体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坐便器防垢除臭装置,包括设有镂空孔7的装置主体1和设置在装置主体1底端的端盖2,所述的装置主体1内填充有陶瓷颗粒3,所述的端盖2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通孔,装置主体1内部的中间设有一根进水管4,进水管4的顶端延伸出装置主体1外,进水管4的底端插入通孔并与端盖2相紧密贴合,进水管4的底端上还设有涨塞5,所述的进水管4位于装置主体1内的部分密布通孔6,进水管4位于装置主体1内的部分的上端两侧还各设有一块永磁体8;所述的装置主体1为圆柱体,所述的镂空孔7设置于装置主体1的上端;所述的端盖2为圆盘形,端盖2与装置主体1相焊接;所述的进水管4底部与端盖2之间还设有密封圈;所述的进水管4位于装置主体1内的下半部分密布通孔6;所述的陶瓷颗粒3为直径3mm的陶瓷球;所述的陶瓷颗粒3为纳米远红外陶瓷颗粒、纳米负离子陶瓷颗粒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使用时,把防垢除臭装置放入坐便器水箱,接通进水管,水流入时垂直通过两块水久磁钢之间形成的8000高斯的磁场;水流过磁场时切割磁力线,在磁力的作用下,把水之间的氢键连接切断,水变为小分子团水;经过磁化的水,再从远红外陶瓷球技负离子陶瓷球混合颗粒中间的间隙渗出,进一步吸收远红外线放射的能量,活性进一步增强;这样处理过的水变为小分团水、携带负离子、有乳化性的水;用该水冲洗坐便器时不结垢、即使便器里有附着用刷子也可以轻松去掉、管道不产生堵塞、释放的负离子可以净化空气。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外有水磁体,在使用时间长后,水里有含铁的微粒容易堆积并造成进水管堵塞,此时拿出本实用新型将进水管底部的涨塞拔掉,用相应直径的圆棒,从底部向上将含铁微粒捅出进水管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市万林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阳市万林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69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