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7651.X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5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来;林彬彬;徐敬和;金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035 | 分类号: | F16L33/0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管接头主要包括有两种,一种为带套筒的软管接头和不带套筒的软管接头,不带套筒的软管接头与橡胶软管连接时通常仅是通过将橡胶软管套与软管接头的套接端上,这种连接方式是最为常见的,如家庭中将水管套于水龙头上,虽然拆装都比较方便,但是密闭性能较差,尤其是在管中压力过大时,软管容易脱落;而现有带套筒的软管接头的优点是能够利用在软管外侧套设套筒,套筒与软管接头的本体连接,来增加与软管的连接面,加大接触面积,使得软管不易脱落。而目前市场上软管接头上的套筒为全不透明的,导致橡胶软管套接时不知道有没有完全套入,软管的连接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套筒内壁的扣压齿齿形锋利,在扣压时容易扣断钢丝或插破软管,从而大大降低软管接头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便安装和使用寿命长的软管接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软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套筒,接头本体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置于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之间的连接块,所述接头本体的内侧设有贯穿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连接块的通孔,套筒套接在第二接头的外部,第二接头靠近连接块的一端均匀设有多个凹槽,套筒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一端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压块,所述套筒靠近压块一端的外壁设有一圈可视窗,所述套筒的内壁在可视窗处向套筒远离压块的一端均匀设有多条扣压齿,扣压齿的宽度为4-7mm,第二接头的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倒齿结构,第一接头的外壁设有螺纹,且第一接头远离第二接头的一端设有斜面。
对上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完善:所述可视窗的材质为透明。所述压块的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压块的长度为7-10mm。所述相邻压块的距离与压块长度的比值为0.2-0.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靠近压块一端的外壁设有一圈可视窗,该可视窗可以用来确定软管有没有插入到软管接头的最里端,如果从可视窗上看到软管,就可以对软管接头进行扣压,从而方便了软管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的内壁在可视窗处向套筒远离压块的一端均匀设有多条扣压齿,在软管插入到软管接头内后,通过扣压使套筒的扣压齿压住软管,从而使软管不容易脱落;本实用新型通过扣压齿设置为4-7mm的宽度,如果扣压齿的宽度太小,则扣压时不但容易将软管戳坏,而且软管接头的气密性不够,如果扣压齿的宽度太大,则扣压齿与软管的扣压面积太大,导致软管大面积的受力,从而降低软管的使用寿命,所以限定扣压齿的宽度为4-7mm,该范围内能保证使扣压齿在压住软管的同时,增加了软管接头的气密性及不容易压坏软管,使软管接头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接头的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倒齿结构,该倒齿结构使软管在长久使用后不容易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接头远离第二接头的一端设有斜面,该斜面与配合接头使用时用来增加彼此之间的接触面,从而进一步增加软管接头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机头的局部剖面图。
接头本体1,套筒2,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连接块5,凹槽6,压块7,可视窗8,扣压齿9,倒齿结构10,斜面11,压块的长度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2,一种软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和套筒2,接头本体1包括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和置于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之间的连接块5,所述接头本体1的内侧设有贯穿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和连接块5的通孔,套筒2套接在第二接头4的外部,第二接头4靠近连接块5的一端均匀设有多个凹槽6,套筒2与所述凹槽6相对应的一端设有与凹槽6配合的压块7,所述套筒2靠近压块7一端的外壁设有一圈可视窗8,所述套筒2的内壁在可视窗8处向套筒2远离压块7的一端均匀设有多条扣压齿9,扣压齿9的宽度为4-7mm,第二接头4的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倒齿结构10,第一接头3的外壁设有螺纹,且第一接头3远离第二接头4的一端设有斜面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76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路注、放油结构
- 下一篇:一种快装管道安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