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切换输入源的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8289.8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6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梁洁;林水明;张其辉;丁明杰;吕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萨瑞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豪靖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扬帆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切换 输入 充电 电路 | ||
1.一种自动切换输入源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一输入源处理电路(1)、第二输入源处理电路(2)、第一输入端(V_IN_1)、第二输入端(V_IN_2)以及公共输出端(V_OUT),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输入端(V_IN_1)连接第一输入源处理电路(1)的输入端,第一输入源处理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公共输出端(V_OUT),所述的第二输入端(V_IN_2)连接第二输入源处理电路(2)的输入端,第二输入源处理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公共输出端(V_OUT),上述的第一输入源处理电路(1)和第二输入源处理电路(2)均为场效应管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第二输入源处理电路(2)的开关控制端A连接第一输入端(V_IN_1),第一输入端(V_IN_1)通过延时保护电路(3)与第一输入源处理电路(1)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源处理电路(1)的开关控制端B连接延时保护电路(3)的延时控制端(CRADLE_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换输入源的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延时保护电路(3)包括延时芯片U200、第一电阻(R139)、第二电阻(R140)、第三电阻(R146)、第四电阻(R125)、第一电容(C139)、第二电容(C138)和第三电容(C141),所述延时芯片(U200)的型号为TPS3897ADRYR,所述的延时芯片(U200)的1脚接第一电阻(R139)和延时芯片(U200)的6脚,第一电阻(R139)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输入端(V_IN_1),延时芯片(U200)的6脚与地之间通过第一电容(C139)连接,延时芯片(U200)的5脚与地之间通过第三电容(C141)连接,延时芯片(U200)的4脚与第三电阻(R146)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146)的另一端与第一输入源处理电路(1)中的开关控制端B连接,延时芯片(U200)的3脚与地之间并联有第二电容(C138)与第四电阻(R125),延时芯片(U200)的3脚与延时芯片(U200)的1脚之间通过第二电阻(R14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切换输入源的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输入源处理电路(1)包括第五电阻(R118)、第六电阻(R122)、第七电阻(R120)、第一场效应管(Q106)、第二场效应管(Q107)以及第三场效应管(Q103),所述的第一场效应管(Q106)和第二场效应管(Q107)的型号均是封装为6脚的NTTFS3A08PZTAG,第一场效应管(Q106)的1脚、2脚和3脚通过导线并联成一个总的源极输出端S1,第二场效应管(Q107)的1脚、2脚和3脚也通过导线并联成一个总的源极输出端S2并与源极输出端S1连接,所述的第一场效应管(Q106)的漏极D连接第一输入端(V_IN_1),第一场效应管(Q106)的栅极G通过第七电阻(R120)与第三场效应管(Q103)的漏极D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06)的栅极G与第一场效应管(Q106)的源极输出端S1之间连接有第六电阻(R122),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06)的栅极G与第二场效应管(Q107)的栅极G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06)的漏极D与第二场效应管(Q107)的栅极G之间连接有第五电阻(R118),第二场效应管(Q107)的漏极D连接公共输出端(V_OU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切换输入源的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输入源处理电路(1)还包括第四电容(C124)、第五电容(C125)和第六电容(C126),所述的第六电容(C126)与第六电阻(R122)并联,所述的第五电容(C125)连接在第三场效应管(Q103)的栅极G与地之间,所述的第四电容(C124)连接在第一输入端(V_IN_1)与地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萨瑞通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萨瑞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82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塔钟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移动电源的租借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