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壁挂炉闭环低氮燃烧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0644.5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7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文;邓生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诺科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60 | 分类号: | F23D14/6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94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壁挂炉 闭环 燃烧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壁挂炉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壁挂炉闭环低氮燃烧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壁挂炉采用大气式二次混合燃烧方式或全预混式开环控制燃烧方式,其存在的不足如下:1)大气式二次混合燃烧方式,燃烧后排放物CO和NOx多,效率低,不符合现阶段的节能减排要求;2)全预混式开环控制燃烧方式:采用开环控制方式,只能在出厂时前或用户安装时进行调节适当空燃比,这样有实际使用中,当燃气组份有变化时,空燃比也改变,造成缺氧或过氧燃烧,增加有毒气体CO、NOx等的排放;现有空燃比控制方式为机械混气方式,这种机械混气只能按一种比例混气,实际壁挂炉在点火阶段,要求浓空燃比才能保证点火成功率,及点火时不出现异常噪音,但正常燃烧阶段浓空燃比会造成烟气排放超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炉闭环低氮燃烧控制系统,壁挂炉在不同燃烧工况下自动修正空燃比,自动检测排放,自动控制空燃比,取代现时依靠售后人员定期对壁挂炉检测烟气,然后人工调整空燃比的方式,实现了节能减排,实时监测烟气排放,对于烟气排放实现免维护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壁挂炉闭环低氮燃烧控制系统,包括空气过滤器、文丘里混气装置、变频风机、燃烧室、氧传感器、电动燃气比例阀、控制器,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安装在空气进气管道上,所述的电动燃气比例阀安装在燃气通道上,空气进气管道、燃气通道分别通过空气过滤器、电动燃气比例阀连通至文丘里混气装置进气口,文丘里混气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变频风机进气口,变频风机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燃烧室,燃烧室的烟气出口处设有氧传感器,氧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电动燃气比例阀,变频风机电连接控制器。
所述的燃烧室包括燃烧器和换热组件。
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壁挂炉在不同燃烧工况下自动修正空燃比,自动检测排放,自动控制空燃比,取代现时依靠售后人员定期对壁挂炉检测烟气,然后人工调整空燃比的方式,实现了节能减排,实时监测烟气排放,对于烟气排放实现免维护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空气过滤器,2、文丘里混气装置,3、变频风机,4、燃烧室,41、燃烧器,42、换热组件,5、氧传感器,6、电动燃气比例阀,7、控制器,8、空气进气管道,9、燃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炉闭环低氮燃烧控制系统,壁挂炉在不同燃烧工况下自动修正空燃比,自动检测排放,自动控制空燃比,取代现时依靠售后人员定期对壁挂炉检测烟气,然后人工调整空燃比的方式,实现了节能减排,实时监测烟气排放,对于烟气排放实现免维护功能。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壁挂炉闭环低氮燃烧控制系统,包括空气过滤器1、文丘里混气装置2、变频风机3、燃烧室4、氧传感器5、电动燃气比例阀6、控制器7,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安装在空气进气管道8上,所述的电动燃气比例阀6安装在燃气通道9上,空气进气管道8、燃气通道9分别通过空气过滤器1、电动燃气比例阀6连通至文丘里混气装置2进气口,文丘里混气装置2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变频风机3进气口,变频风机3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燃烧室4,燃烧室4的烟气出口处设有氧传感器5,氧传感器5电连接控制器7,控制器7电连接电动燃气比例阀6,所述的变频风机3电连接控制器7。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燃烧室4包括燃烧器41和换热组件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诺科冷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诺科冷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06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流道冷却装置
- 下一篇:注塑模具小顶杆二次顶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