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塞连杆部件装配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1988.8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1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刚;李红剑;游学军;史胜祥;张俊雄;朱炜;宋蔚;周燕龙;平志谦;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连杆 部件 装配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连杆部件,具体的说是一种活塞连杆部件装配线,属于活塞连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活塞连杆的装配系统呈环形布局,装配系统的最后一个工位与内装线连接,部装好的活塞连杆部件从最后一个工位拿取到内装线装配,线体上的连杆打标、螺栓拧松及涨开工作在两个工位操作。
传统的活塞连杆的装配系统存在以下缺点:1.占地宽度较大,不适合较窄的场地布置,使得活塞连杆的装配系统受到产地的限制;2.装配系统与发动机内装线的连接工位只有一个,容易成为瓶颈工位,一旦此处工位停滞,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滞,影响生产;3.连杆打标、螺栓拧松及涨开工作在两个工位操作,浪费人力及操作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活塞连杆部件装配线,对活塞连杆部件装配线进行合理布局,使得活塞连杆部件装配线能够在狭窄的空间内布置,并且提高了装配的工作效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活塞连杆部件装配线包括第一装配辊道段、第二装配辊道段、第三装配辊道段、转台、第一输出辊道段、第二输出辊道段、侧装配辊道和连杆打刻旋松涨开机,其特征是:第一装配辊道段、第二装配辊道段和第三装配辊道段依次首尾连接形成装配线的主体,在第二装配辊道段侧面横向设置多个侧装配辊道,每个侧装配辊道侧面设置一个连杆打刻旋松涨开机;第三装配辊道段输出端设有转台,第三装配辊道段周围设有第一输出辊道段和第二输出辊道段。
进一步的,第一装配辊道段、第二装配辊道段、第三装配辊道段、第一输出辊道段、第二输出辊道段和侧装配辊道由一个或多个辊道首尾连接组成。
进一步的,第一装配辊道段、第二装配辊道段、第三装配辊道段、第一输出辊道段、第二输出辊道段和侧装配辊道上设有工件托盘。
进一步的,侧装配辊道为两个。
进一步的,连杆打刻旋松涨开机包括一个工作转台,在工作转台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连杆打标、螺栓拧松、涨开、放置连杆四个工位。
进一步的,在第二装配辊道段上设置与侧装配辊道数量相同的升降台,每个升降台对应设置在一个侧装配辊道侧面。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活塞连杆部件装配线进行合理布局,将连杆打标、螺栓拧松、涨开、放置连杆等工作合并至一个工位,由连杆打刻旋松涨开机一并完成,缩短了装配线的长度,使得活塞连杆部件装配线能够在狭窄的空间内布置,同时也提高了装配的工作效率;通过两个输出辊道能够向内装线两个工位提供活塞连杆部件,提高装配效率,避免瓶颈工位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装配辊道段、2-第二装配辊道段、3-第三装配辊道段、4-转台、5-第一输出辊道段、6-第二输出辊道段、7-升降台、8-侧装配辊道、9-连杆打刻旋松涨开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第一装配辊道段1、第二装配辊道段2、第三装配辊道段3、转台4、第一输出辊道段5、第二输出辊道段6、侧装配辊道8和连杆打刻旋松涨开机9,第一装配辊道段1、第二装配辊道段2和第三装配辊道段3依次首尾连接形成装配线的主体。
第一装配辊道段1为第一装配工位,在第一装配辊道段1上由装配工人完成活塞环及一个卡环的装配工作,完成第一装配工位后进入第二装配辊道段2。
第二装配辊道段2为第二装配工位,在第二装配辊道段2上完成连杆打标、螺栓拧松、涨开、放置连杆的工作。在第二装配辊道段2侧面横向设置多个侧装配辊道8,每个侧装配辊道8侧面设置一个连杆打刻旋松涨开机9。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侧装配辊道8为两个。
所述连杆打刻旋松涨开机9包括一个工作转台,在工作转台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连杆打标、螺栓拧松、涨开、放置连杆四个工位,随着工作转台的转动依次完成四个工位的装配工作。
为了方便装配部件从装配线主体到侧装配辊道8的转移,在第二装配辊道段2上设置与侧装配辊道8数量相同的升降台7,每个升降台7对应设置在一个侧装配辊道8侧面。进入第二装配辊道段2的部件由升降台升起,由人工推入侧面的侧装配辊道8,然后由侧装配辊道8带到连杆打刻旋松涨开机9处完成第二装配工位工作,完成第二装配工位后原路返回装配线主体,并进入第三装配辊道段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19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