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干燥纳米零价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2422.7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3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应蓉蓉;龙涛;邓绍坡;万金忠;单艳红;冯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6B21/14 | 分类号: | F26B21/14;F26B7/00;F26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于小秋 |
地址: |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干燥 纳米 零价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干燥纳米零价铁的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零价铁的颗粒直径小,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大,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和很高的还原活性,是一种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已在化学合成和环境污染物治理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同样源于纳米零价铁的高活性,其在合成过程特别是后处理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如空气中的氧气)的影响从而破坏其性能,因此对后处理过程(如干燥)的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干燥纳米零价铁的装置,能够在保持纳米零价铁活性的前提下,于常压下干燥由各种合成方法特别是液相法得到的纳米零价铁。该装置由实验室的常规设备和器件组配而成,制作简单,成本低,且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真空干燥纳米零价铁的装置,包括:
烘箱(1)、惰性气体罐(2)、瓶盖上配有两个连接阀(4)的试剂瓶(3)、和两根连接管(5);
其中,试剂瓶(3)用于装入待干燥的纳米零价铁,并置于烘箱(1)中;
惰性气体罐(2)和试剂瓶(3)通过一根连接管相联接,该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惰性气体罐(2)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阀连接在试剂瓶(3)上;
试剂瓶(3)和大气通过另一根连接管相联接,该连接管的一端通过另一个连接阀连接在试剂瓶(3)上,另一端从烘箱中伸出,直接通入大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干燥装置中,各部件和设备都可选用实验室中的常规器件。优选地,惰性气体罐(2)可以是氮气或者氩气气体罐。试剂瓶(3)可以是耐高温的螺口玻璃瓶,瓶盖可选用聚丙烯(PP)材质。连接阀(4)配设在瓶盖上,例如可通过瓶盖上预设的通气孔连接在瓶盖上,以使得试剂瓶(3)内外相通;连接阀(4)可选用聚丙烯(PP)材质。连接管(5)可选用聚四氟乙烯(特氟龙)材质的连接管。
为了使干燥达到好效果,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应达到气密性要求,包括瓶盖与瓶体之间的连接、连接阀与瓶盖之间的连接、连接管与连接阀和气体罐之间的连接等。这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容易理解且容易实现的。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时,将装有待干燥纳米零价铁的试剂瓶置于烘箱中,打开惰性气体罐,惰性气体持续性地经连接管通入试剂瓶中,并经另一根连接管通入大气,从而确保试剂瓶的非氧环境;然后启动烘箱,在加热情况下水份和/或有机溶剂挥发,随同流经的惰性气体一起经另一根连接管通入大气。通过这个流程,可以在确保纳米零价铁活性的前提下,非常方便地达到干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干燥纳米零价铁的装置示意图;
其中,1-烘箱,2-惰性气体罐,3-试剂瓶,4-连接阀,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真空干燥纳米零价铁的装置,包括烘箱1、装有氮气的惰性气体罐2、瓶盖上配有两个PP连接阀4的玻璃试剂瓶3、和两根特氟龙连接管5。其中,玻璃试剂瓶3装有待干燥的纳米零价铁,并置于烘箱1中;惰性气体罐2和玻璃试剂瓶3通过一根特氟龙连接管相联接,该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惰性气体罐2上,另一端通过PP连接阀连接在玻璃试剂瓶3上;玻璃试剂瓶3和大气通过另一根特氟龙连接管相联接,该连接管的一端通过另一个PP连接阀连接在玻璃试剂瓶3上,另一端从烘箱中伸出,直接通入大气。
使用时,在将含水份的纳米零价铁快速装入玻璃试剂瓶3并如图1所示进行设置后,打开惰性气体罐2,持续性通入氮气5分钟,然后启动烘箱1至约80℃。在保持通入氮气和加热的情况下,水份挥发并随同流经的氮气一起经连接管通入大气。通过这个流程,非常简单地实现了干燥纳米零价铁的目的,且确保了纳米零价铁的活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上述实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化和同等替换,这些变化和替换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24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