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跳挡换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3785.2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4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喻诗品;蔡晓勇;何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5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跳挡 换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防跳挡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换挡机构是农用机动车辆(如微耕机等)必不可少的重要零部件,用于连接换挡操纵机构与变速器上的换挡臂,以实现农用机动车辆的换挡操作。现有的换挡机构通常包括操纵杆、换挡臂、拉索,操纵杆、换挡臂、拉索之间采用平行四边形原理进行连接,即操纵杆的行程与换挡臂的行程相同,这样在换挡操作时,由于操纵杆行程偏小,挡位感差,很容易造成跳挡,影响正常操作。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换挡机构进行改进,使操纵杆的行程大于换挡臂的行程,从而使挡位感清晰,避免发生跳挡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跳挡换挡机构,通过设置操纵杆绕其转动中心轴线转动的行程大于换挡臂绕其转动中心轴线转动的行程,使操纵杆绕其转动中心轴线旋转的角度α大于换挡臂绕其转动中心轴线旋转的角度β,从而避免发生跳挡现象,且挡位感清晰。
本实用新型的防跳挡换挡机构,包括操纵杆、换挡臂以及连接在操纵杆与换挡臂之间的拉索,所述操纵杆和换挡臂分别可绕其对应的转动中心轴线转动,所述操纵杆绕其转动中心轴线转动的行程大于换挡臂绕其转动中心轴线转动的行程,使操纵杆的旋转半径小于换挡臂的旋转半径,即操纵杆绕其转动中心轴线旋转的角度α大于换挡臂绕其转动中心轴线旋转的角度β,使操纵杆的行程得以加长,从而避免发生跳挡现象,且挡位感清晰。
进一步,所述操纵杆和换挡臂分别与其对应的转动中心轴线相垂直,实现操纵杆和换挡臂的转动。
进一步,所述操纵杆与换挡臂之间连接有两根拉索,使操纵杆能够通过拉索带动换挡臂转动,从而使换挡臂拨动换挡齿轮,实现换挡操作,并且通过设置两根拉索能够提高传动性能,更加便于实现换挡操作,增强挡位感。
进一步,两根拉索与操纵杆和换挡臂之间形成梯形结构,便于传递动力,使操纵杆和换挡臂能够同步转动。
进一步,两根拉索分别为所述梯形结构的两腰,位于操纵杆上两根拉索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所述梯形结构的上底,位于换挡臂上两根拉索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所述梯形结构的下底。
进一步,所述上底的长度小于下底的长度,使操纵杆的旋转半径小于换挡臂的旋转半径,从而使操纵杆的行程得以加长。
进一步,所述上底的中点位于操纵杆的转动中心轴线处,使上底形成以操纵杆的转动中心轴线为支点的等臂杠杆,保证动力传递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下底的中点位于换挡臂的转动中心轴线处,使下底形成以换挡臂的转动中心轴线为支点的等臂杠杆,保证动力传递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操纵杆的一端连接有操纵手柄,以便于驾驶者手握操纵手柄进行换挡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跳挡换挡机构,通过设置操纵杆绕其转动中心轴线转动的行程大于换挡臂绕其转动中心轴线转动的行程,使操纵杆绕其转动中心轴线旋转的角度α大于换挡臂绕其转动中心轴线旋转的角度β,从而避免发生跳挡现象,且挡位感清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防跳挡换挡机构,包括操纵杆1、换挡臂2以及连接在操纵杆1与换挡臂2之间的拉索3,拉索3的两端分别与操纵杆1、换挡臂2周向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杆1和换挡臂2分别可绕其对应的转动中心轴线转动,所述操纵杆1绕其转动中心轴线转动的行程大于换挡臂2绕其转动中心轴线转动的行程,使操纵杆1的旋转半径小于换挡臂2的旋转半径,即操纵杆1绕其转动中心轴线旋转的角度α大于换挡臂2绕其转动中心轴线旋转的角度β,使操纵杆1的行程得以加长,从而避免发生跳挡现象,且挡位感清晰。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杆1和换挡臂2分别与其对应的转动中心轴线相垂直,实现操纵杆1和换挡臂2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杆1与换挡臂2之间连接有两根拉索3,使操纵杆1能够通过拉索3带动换挡臂2转动,从而使换挡臂2拨动换挡齿轮,实现换挡操作,并且通过设置两根拉索3能够提高传动性能,更加便于实现换挡操作,增强挡位感。
本实施例中,两根拉索3与操纵杆1和换挡臂2之间形成梯形结构,便于传递动力,使操纵杆1和换挡臂2能够同步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37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