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动力治疗移动防护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3884.0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5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洪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治疗 移动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防护用具,特别涉及一种光动力治疗移动防护架。
背景技术
光动力治疗是通过外用皮肤光敏剂后采用LED红光照射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治疗时,患者戴上防护眼罩后躺在治疗床上,将旁边的光动力治疗仪的光动力输出罩调整好位置对准脸部,根据需要,光动力治疗仪发出高纯度的高功率密度的红光、蓝光及黄光,对皮肤进行照射,它是采用一种连续或脉冲光来改变细胞结构,杀死细菌,为新生细胞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通常在治疗室中,会同时摆放几台光动力治疗仪以及配套的治疗床,由于发出的光线纯度及功率密度高,在照射时会有散射的光线辐射四周,影响到医务人员及其他的患者。为了不影响其他患者,通常都是用布幔将治疗室隔开,即将每台光动力治疗仪的治疗区域用布幔围起来,形成一个相对不对外透光的空间,这样,单台仪器工作的时候就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患者。但是,医务人员在操作仪器或检查患者的时候仍需要暴露在光线下,并且由于将治疗间分隔成多个密闭、不透光且狭小的空间,空气不能够正常流通,医务人员与患者也会产生压抑感。另外,治疗室内大范围的布幔还埋下了火灾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防护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治疗光线向外散射,无需区隔工作空间的光动力治疗移动防护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两侧设置有侧护板,所述侧护板顶面设置有顶护板,两块所述侧护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侧护板两端分别设置有前门楣板和后门楣板,所述前门楣板与所述后门楣板均与所述侧护板和所述顶护板连接,所述前门楣板上设置有前防护帘,所述后门楣板上设置有后防护帘,所述前门楣板的下轮廓线的高度尺寸与光动力治疗仪的高度尺寸相适配,两块所述侧护板之间的净宽尺寸与治疗床宽度尺寸相适配。
所述侧护板下方设置滚轮。
所述前防护帘为双分式门帘。
所述前防护帘两侧且位于所述侧护板上设置有挂钩。
所述前防护帘与所述前门楣板之间的连接和所述后防护帘与所述后门楣板之间的连接均采用魔术贴连接。
所述前门楣板的下轮廓为上凸圆弧。
所述侧护板、顶护板、前门楣板和后门楣板均由防火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两侧设置有侧护板,所述侧护板顶面设置有顶护板,两块所述侧护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侧护板两端分别设置有前门楣板和后门楣板,所述前门楣板与所述后门楣板均与所述侧护板和所述顶护板连接,所述前门楣板上设置有前防护帘,所述后门楣板上设置有后防护帘,所述前门楣板的下轮廓线的高度尺寸与光动力治疗仪的高度尺寸相适配,两块所述侧护板之间的净宽尺寸与治疗床宽度尺寸相适配。所以通过所述侧护板、所述顶护板以及所述前防护帘及后防护帘将光动力治疗仪的光动力输出罩和患者脸部包围起来,使治疗光线不会向外散射,同时无需区隔工作空间,保证了空气正常流通,医务人员与患者不会产生压抑感,也消除了火灾隐患,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中的无前防护帘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中的有前防护帘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中的无后防护帘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中的有后防护帘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动力治疗移动防护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两侧设置有侧护板1,所述侧护板1顶面设置有顶护板2,两块所述侧护板1之间且位于所述侧护板1两端分别设置有前门楣板3和后门楣板4,所述前门楣板3与所述后门楣板4均与所述侧护板1和所述顶护板2连接,所述前门楣板3上设置有前防护帘5,所述后门楣板4上设置有后防护帘6,所述前门楣板3下轮廓线的高度尺寸与光动力治疗仪7的高度尺寸相适配,两块所述侧护板1之间的净宽尺寸与治疗床8宽度尺寸相适配。通过所述侧护板1、所述顶护板2以及所述前防护帘5及后防护帘6将所述光动力治疗仪7的光动力输出罩11和患者脸部包围起来,使治疗光线不会向外散射,同时无需区隔工作空间,保证了空气正常流通,医务人员与患者不会产生压抑感,也消除了火灾隐患,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未经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3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