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可拆卸模块式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4067.7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9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田井涛;刘永会;吴琼;陈京城;张玉艳;邢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可拆卸 模块 人工 湿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可拆卸模块式人工湿地系统,用于污水处理,属于环境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其距离中心城镇较远,无法实现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和统一处理。对于这些小镇、农村而言,因其排放水量规模较小,有的地方每天甚至只有几吨而已,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很难在农村地区普及。因此,农村污水基本上处于直接外排的现状。然而,农村地区大多靠地下水生活,以及大量的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大量的污水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外排,将会直接影响到人类水质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妥善处理小镇、农村等地污水对当地人民生活、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等。化学法需要额外添加化学药剂,运行费用高,操作复杂;生物法主要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较为恒定的情况下。因此,对于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运行费用低廉的物理法将成为较好的选择。
人工湿地法是物理处理法的一种。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造价低、操作方便,但水力负荷低,对污水处理效果较差,卫生条件差,容易滋生蚊蝇;潜流湿地的保湿性好,水力负荷与污染负荷较大,对BOD、COD等去除效果好,受季节影响小,但是脱氮除磷的效果较差,且存在着运行期间容易堵塞的问题。
针对现有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污水的现实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小型可拆卸模块式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主要有三种湿地填料和湿地植物组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小镇、农村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可拆卸模块式人工湿地系统,此系统采用三层带有网孔的模块式碳钢格网组件,用稻壳+卵石、沸石和陶粒作为湿地填料,并在上方种植湿地植物,具有结构简单、管理方便、不易堵塞、易于拆卸清洗、运行成本低且脱氮除磷效果好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小型可拆卸模块式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空压机、布气管、进水管、布水管、加压泵、进水阀门、模块式碳钢格网组件、填料、水生植物、出水阀门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管位于最底层,连有空压机,其上有布气孔。所述进水管通过加压泵、进水阀门连接在布水管上。所述布水管位于布气管上方,其上有布水孔。所述模块式碳钢格网组件位于布水管上方,分上中下三层可拆卸、吊装的碳钢格网,网孔自下而上依次减小,并装有不同粒径的填料。所述模块式碳钢格网组件自下而上的填充物分别为稻壳+卵石、沸石和陶粒。所述卵石和稻壳的混合滤料体积比为1∶1~5∶1。所述水生植物长在最上层填料上。所述出水管位于整个人工湿地系统的顶端,并连有出水阀。
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拆卸、吊装的碳钢格网,可通过外部机械自行组装拆卸并定期对填料清洗。填料表面上生长了大量的微生物,并形成生物膜。水生植物的根系可直接阻拦截留和吸收污染物质使其被去除。污水采用自下向上的水流方式,通过空压机曝气量的控制,使污水在湿地系统中依次经历缺氧和好氧过程,污水中的N、P一部分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和植物吸收,一部分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被去除。卵石和稻壳的混合滤料可解决反硝化过程中的碳源不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反硝化的脱氮效率。经本实用新型系统处理农村污水,操作简便,可稳定运行,出水可实现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附图1中各部分的编号说明:
1-布气管;2-布气孔;3-空压机;4-进水管;5-加压泵;6-进水阀门;7-布水管;8-布水孔;9-模块式碳钢格网组件;10-稻壳+卵石填料;11-沸石填料;12-陶粒填料;13-水生植物;14-出水阀门;15-出水管。
附图2中各部分的编号说明:
1-布气管;2-布气孔;3-空压机;4-进水管;5-加压泵;6-进水阀门;7-布水管;8-布水孔;9-模块式碳钢格网组件;10-稻壳+卵石填料;11-沸石填料;12-陶粒填料;13-芦苇;14-出水阀门;15-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未经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40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