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人生产腐竹平底浆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4223.X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2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南平市盛源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20/02 | 分类号: | A23C2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3033 福建省南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人 生产 腐竹 平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人生产腐竹平底浆锅,应用于规模化生产腐竹。
背景技术
规模化生产腐竹需要有序安排生产人员及时打捞浆池表面结出的薄膜。一定厚度的薄膜,其成膜周期一般比较固定。为了批量生产出的腐竹具有统一厚度的标准,常要求生产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打捞,现行生产人员控制用时很不自然。
人们需要一种有利于生产人员控制用时以生产统一厚度的腐竹浆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利于生产统一厚度腐竹的单人生产腐竹平底浆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达到:单人生产腐竹平底浆锅,其特征是由两台下述平底浆锅组成:
所述平底浆锅包括锅底板、上压板构件、下压架构件、第一侧分流管、第二侧分流管、第一侧汇聚管、第二侧汇聚管;锅底板内开相互平行的彼此相间分布的导热油流动孔;相邻导热油流动孔的流动方向相反;所有锅底板II端流向I端的导热油流动孔在锅底板I端皆与第一侧分流管连通,在锅底板II端皆与第二侧汇聚管连通;所有锅底板I端流向锅底板II端的导热油流动孔在锅底板II端皆与第二侧分流管连通,在锅底板I端皆与第一侧汇聚管连通;上压板构件、锅底板、下压架构件依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将上压板构件同下压架构件相正对通过螺栓紧固成一个整体;所述上压板构件沿锅底板正面边缘和中部分布,并将锅底板中部面积分割;
所述平底浆锅还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位于下压架构件上的供油直管、回油前级管、回油后级管;供油直管通过供油支管分别与第一侧分流管和第二侧分流管连通;回油前级管通过前级回油支管分别与第一侧汇聚管和第二侧汇聚管连通;回油后级管通过回油后级支管与回油前级管连通;
其中一台平底浆锅的供油直管、回油前级管和回油后级管分别与其中另一台平底浆锅的供油直管、回油前级管和回油后级管相串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生产人员绕巡揭膜生产,能按自己独立的生产节奏单独生产;每口浆池的成膜所用时间大致相等,从而八口浆池内所打捞的薄膜具有统一的厚度,方便了质量的控制和后续加工工序。有利于规模化生产车间的统一布置和科学管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图中1是其中一台平底浆锅,2是管路接口,3是环道,4是管路尾端堵口,5是其中另一台平底浆锅,6是串联接口。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供油直管、回油前级管、回油后级管同第一侧分流管、第二侧分流管,第一侧汇聚管,第二侧汇聚管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72是回油后级管,73是回油前级管,74是供油直管,75是第一侧分流管,76是第一侧汇聚管,91是前级回油支管I,92是供油支管I,93是供油支管II,94是后级回油支管I,95是前级回油支管II,96是第二侧分流管,97是第二侧汇聚管。
具体实施方式
单人生产腐竹平底浆锅,由两台下述平底浆锅组成:所述平底浆锅包括锅底板、上压板构件、下压架构件、第一侧分流管(75)、第二侧分流管(96)、第一侧汇聚管(76)、第二侧汇聚管(97);锅底板内开相互平行的彼此相间分布的导热油流动孔;相邻导热油流动孔的流动方向相反;所有锅底板II端流向I端的导热油流动孔在锅底板I端皆与第一侧分流管(75)连通,在锅底板II端皆与第二侧汇聚管(97)连通;所有锅底板I端流向锅底板II端的导热油流动孔在锅底板II端皆与第二侧分流管(96)连通,在锅底板I端皆与第一侧汇聚管(75)连通;上压板构件、锅底板、下压架构件依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将上压板构件同下压架构件相正对通过螺栓紧固成一个整体;所述上压板构件沿锅底板正面边缘和中部分布,并将锅底板中部面积分割;所述平底浆锅还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位于下压架构件上的供油直管(74)、回油前级管(73)、回油后级管(72);供油直管通过供油支管(92、93)分别与第一侧分流管(75)和第二侧分流管(96)连通;回油前级管(73)通过前级回油支管(91、95)分别与第一侧汇聚管(76)和第二侧汇聚管(97)连通;回油后级管(72)通过回油后级支管(94)与回油前级管(74)连通;其中一台平底浆锅(1)的供油直管、回油前级管和回油后级管分别与其中另一台平底浆锅(5)的供油直管、回油前级管和回油后级管相串联。
本实用新型实施中,一口浆池的有效锅底面积为266.25厘米*72.25厘米,每台四口浆池,两台八口。生产人员一人沿着环道(3)走一周,期间对八口浆池相继揭膜所用的时间正好是开始那口浆池内揭膜后重新结出成品膜的周期。生产人员沿环道(3)走动,依序打捞浆池。由于在一口浆池内打捞所花的时间和走动到下一浆池的时间之和是生产人员的生产节奏,故八口浆池内打捞起来的薄膜厚度也会大致相等。这样就达到了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两台串联起来使用,其占地面积,单位时间内生产腐竹浆膜的数量皆可准确地得到计算,规模化生产车间的统一布置和科学管理也自然能很好地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南平市盛源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南平市盛源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42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高效茶叶杀青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粮食烘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