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酒瓶磨刻机的进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4965.2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4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兴海;王世宏;郭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夏嘉和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04 | 分类号: | B65G47/04;B24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6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酒瓶 磨刻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酒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酒瓶磨刻机,特别是一种用于酒瓶磨刻机的进瓶机构。
背景技术
酒瓶磨刻机一般采用自动喷砂来达到磨刻浮雕的效果。选择磨刻机,要考虑很多方面。设备大小,噪音大小,成本控制,回收系统,除尘系统,效率,合格率,产品品质统一。一般噪音由两大组件造成,第一个是空压机噪音,第二个是吸尘系统,因为喷砂在箱体中工作要有排气除尘部分,一般都是大功率吸尘器一般都有几百瓦再配上旋风除尘系统或是布袋除尘。这样方案必须要大功率吸尘功率配合才行!缺点是噪音大,除尘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这噪音多大比家用吸尘器还大!如果是放家里,必定会影响到邻居,更影响自己心情。更要命尘会跑出来并不能百分百除掉,真正瓶雕机不是用工业这种大功率吸尘电机而是采用了专利的除尘方案,保证了吸尘效果声音还特小。
喷砂磨刻无非就是把距离控制好角度控制好。效率多快就是空压机功率选择越大越快,还有压力选择,都决定了效率,当然更要磨刻的面积。磨刻的高精度、深度控制、磨刻面的平整和光洁,不是所有手工喷砂能处理好的,而且有些做红酒磨刻新手用手工喷砂的使深度不一至,角度问题,都会导致了不能做精细图案,不能做人像写真,手工磨刻经常会出残次品,磨刻面有条痕,大面积阴阳雕做不出来,层次磨刻,阴影磨刻做不出来等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酒瓶磨刻机的进瓶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把水平放置的待磨瓶由进瓶导轨传送输送带上,并套在瓶座上,防止发生位移或滑落,本产品运行平稳,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酒瓶磨刻机的进瓶机构,包括安装在输送轮外侧的输送带,输送带上等距均匀设有瓶座,输送带一端连接进瓶导轨的出瓶端,进瓶导轨的入瓶端处并排放置待磨瓶,进瓶导轨的入瓶端处设有第一支点,第一支点连接凸轮;
输送带连接出瓶端的一端处还设有进瓶杆,进瓶杆的一外端部紧贴进瓶导轨的出瓶端底部,进瓶杆的另一外端部连接第三曲杆的一端,第三曲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曲杆的一端,且第三曲杆与第二曲杆的连接处设有固定点,第二曲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曲杆的一端,第一曲杆的另一端与曲柄的活动端连接,曲柄的固定端可绕固定支座转动,第一曲杆与进瓶杆相交叉设置,第一曲杆与进瓶杆的中部位置采用转动连接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曲柄、第一曲杆、第二曲杆、第三曲杆以及进瓶杆之间的连接都采用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结构中,曲柄围绕固定支座匀速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曲杆、第二曲杆和第三曲杆跟着进行连锁反应,从而带动进瓶杆外端部也沿着进瓶导轨的轨迹滑动,从而将待磨瓶由进瓶导轨外侧传送至进瓶导轨内侧,到达输送带边缘处,待磨瓶向前移动,并套在瓶座上,然后进瓶杆再回到进瓶导轨的外侧,周而复始,从而达到将待洗瓶一一运输到输送带上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把水平放置的待磨瓶由进瓶导轨传送输送带上,并套在瓶座上,防止发生位移或滑落,本产品运行平稳,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示意图;
其中,1-待磨瓶,2-凸轮,3-第一支点,4-进瓶导轨,5-瓶座,6-输送带,7-输送轮,8-固定支座,9-曲柄,10-第一曲杆,11-第二曲杆,12-第三曲杆,13-进瓶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酒瓶磨刻机的进瓶机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在输送轮7外侧的输送带6,输送带6上等距均匀设有瓶座5,输送带6一端连接进瓶导轨4的出瓶端,进瓶导轨4的入瓶端处并排放置待磨瓶1,进瓶导轨4的入瓶端处设有第一支点3,第一支点3连接凸轮2;输送带6连接出瓶端的一端处还设有进瓶杆13,进瓶杆13的一外端部紧贴进瓶导轨4的出瓶端底部,进瓶杆13的另一外端部连接第三曲杆12的一端,第三曲杆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曲杆11的一端,且第三曲杆12与第二曲杆11的连接处设有固定点,第二曲杆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曲杆10的一端,第一曲杆10的另一端与曲柄9的活动端连接,曲柄9的固定端可绕固定支座8转动,第一曲杆10与进瓶杆13相交叉设置,第一曲杆10与进瓶杆13的中部位置采用转动连接固定在一起。
前述曲柄9、第一曲杆10、第二曲杆11、第三曲杆12以及进瓶杆13之间的连接都采用铰链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夏嘉和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夏嘉和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4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