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外加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翻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5162.9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3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付超;郭春璐;王赫宇;刘康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飞 |
主分类号: | B29C57/00 | 分类号: | B29C57/00 |
代理公司: | 阜新市和达专利事务所 21206 | 代理人: | 邢志宏;赵景浦 |
地址: | 123000 辽宁省阜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外 加热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管材 翻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管材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内外加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翻边机。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是均分子量大于150万的线性聚乙烯,具有耐磨、耐冲击、自润滑、耐腐蚀等优异的综合使用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广泛用于固体粉末、固液混合物的物料输送,其在施工中的管材连接方法之一是采用翻边法兰连接,即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的端部套上标准的金属法兰,然后对管材端部进行翻边,从而实现管材的法兰对接,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熔融时为高粘弹态,即使温度达到熔点,也几乎无流动性,因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的翻边加工比一般塑料管材更加困难。现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的翻边过程是先将管材用明火烧或在加热装置中加热至软化后,将管材移到翻边模上初步成型为喇叭口,然后将管材从翻边模上移走,经加热后再放在翻边模上成型为大喇叭口,然后又将管材移走再次加热,再放在定性模上完成翻边。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工序多,加热与翻边过程分离,工作效率低,操作麻烦,并且翻边时容易出现管材翻边破裂,不能保证翻边质量。塑料管道翻边机(其专利号为ZL93236559.0)、塑料胀口翻边机(其专利号为ZL92208197.2)和内置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翻边机(其专利中与为ZL201320190007.5)虽然对翻边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扩口和定型操作过程中仍需要更换扩口模和定型模,操作工序较多、需要时间较长,致使翻边时间和成本较高,而一种塑料管材翻边机(专利号为ZL03261894.8)虽然采用了一次成型技术,但设备使用工序繁杂,拆装不便,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内外加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翻边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外加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翻边机包括支架、外环形加热器、热电偶、气缸、内环形加热器,其特点是支架的左侧上端装有管材固定环,管材固定环内水平锁紧装有管材,管材的右侧套装外环形加热器挡环,外环形加热器挡环右侧的管材上套装外环形加热器,支架右侧的上端固定装有气缸的右端,气缸的左端通过气缸安装座用螺栓螺母固定在气缸安装架上,气缸安装架的下端固定在翻边模固定架滑道上,翻边模固定架滑道与支架固定连接,翻边模固定架滑道的右侧固定装有滑道架,滑道架与气缸安装架下端固定连接,翻边模固定架滑道上面设有滑道槽,翻边模固定架的下端在滑道槽内水平滑动,翻边模固定架的右侧面上固定装有活塞杆限位槽,活塞杆限位槽中活动装有十字形活塞杆的左端头,十字形活塞杆的右端穿过气缸安装架与气缸内的活塞连接,翻边模与管材中心相对应固定装在翻边模固定架的左侧面上,翻边模的加热内腔中分别装有热电偶和内环形加热器,翻边模的加热内腔中热电偶和内环形加热器剩余的空间内充填石英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内外加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翻边机将加热、翻边、定型工序为一体,在同一装置上不需要更换模具就能一次性完成加工较为困难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的翻边成型。本翻边机采用内外加热,自动定位式,比内置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翻边机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翻边质量可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低,经济益可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
图1是内外加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翻边机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管材;2-管材固定环;3-外环形加热器挡环;4-外环形加热器;5-翻边模;6-翻边模固定架;7-活塞杆限位槽;8-气缸安装架;9-气缸安装座;10-十字形活塞杆;11-活塞;12-气缸;13-翻边模固定架滑道;13-1-滑道槽;14-内环形加热器;15-石英砂;16-支架;16-1-滑道架;17-热电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飞,未经高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51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