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合一气体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7477.7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7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福;欧高明;黄湘南;徐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中达换热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2;F28F17/00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414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一 气体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冷却装置,特别指一种缓冲、冷却、分离三合一的气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和炼油企业生产作业时需要大量的压缩气体,目前的气源一般是利用气体压缩机对气体进行压缩,但是,气体被压缩的同时也会带来自身温度的升高,这在化工和炼油生产作业中是不利的。为了降低压缩气体温度,一般采取的办法是在气体压缩机后面接气体冷却器,通过它来使经过压缩的气体的温度下降到允许的范围。传统的气体冷却器需要配置单独缓冲器、冷却器、分离器,每台设备都需要用管道连接起来,既增加了压降引起耗电增加又占用很多占地面积。而且传统气体冷却器采用的是光管换热元件,体积很大,消耗大量的钢材,也提高了成本。当需要维修时,必须拆除连接管道才能实施维修,维修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缓冲、冷却、分离三合一气体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三合一气体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筒体,设置在冷却筒体内的冷却组件,和设置在冷却筒体上的进、出气管,其中:
所述的冷却筒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内筒;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外壳与内筒之间并连接进气管的缓冲室,及设置在内筒内部的换热冷却组件;
其中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与缓冲室相通的进气箱,且进气箱对应换热冷却组件另一端;所述外壳另一侧设置有分离室,且分离室连接出气管并对应换热冷却组件另一端;
所述的进气管接入的高温压缩气体经过缓冲室缓冲并进入进气箱,再由内筒一端进入换热冷却组件换热冷却成低温压缩气体,再从内筒另一端送入分离室,经分离室分离的低温压缩气体最后经出气管接出。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冷却组件安装在内筒腔内,由换热管束和冷却水腔组成,其中换热管束由内部设置有翅片的至少二根换热管均匀分布而成,各换热管之间的空腔为冷却水腔,内筒上设置有连通冷却水腔且与缓冲室隔离的外端伸出外壳的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筒下方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冷凝水积聚室,换热冷却室换热形成的冷凝水通过设置的冷凝水通道汇入冷凝水积聚室,再经冷凝水积聚室上设置的冷凝水出口排出。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分离室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壳一侧的出气箱,和设置在出气箱内部邻近换热冷却组件出气端的分离器,其中出气箱为外弧形腔体,出气管设置在外弧面上接出低温压缩气体。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室横向设置在内、外壳之间,缓冲室一端设置热气体通道贯通进气箱,所述进气管设置在缓冲室中部,且均布有出气孔的进气管底端伸至缓冲室下方。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箱为外弧形腔体,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壳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气体冷却装置中独立的缓冲器、冷却器、分离器集成到一个设备中,在设备的体积、占地面积、金属消耗上对比传统设备有非常大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箭头A表示气体流向,箭头B表示冷却水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三合一气体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筒体,设置在冷却筒体内的冷却组件,和设置在冷却筒体上的进气管3、出气管7,其中:
所述的冷却筒体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内筒2;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外壳1与内筒2之间并连接进气管3的缓冲室4,及设置在内筒2内部的换热冷却组件;
其中所述外壳1一侧设置有与缓冲室4相通的进气箱5,且进气箱5对应换热冷却组件另一端;所述外壳1另一侧设置有分离室6,且分离室6连接出气管7并对应换热冷却组件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中达换热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中达换热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7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