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的二苯甲酰甲烷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9203.1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4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李伟;刘冰;步向义;范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C49/784 | 分类号: | C07C49/784;C07C45/72;C07C45/45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周闯 |
地址: | 453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二苯甲酰 甲烷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塑性塑料稳定剂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的二苯甲酰甲烷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二苯甲酰甲烷属β-二酮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无毒、高效、环保型高分子辅助热稳定剂,和钙/锌热稳定剂协同作用良好,可替代传统的铅、镉热稳定剂,代表了热稳定剂的发展方向,通用于塑料(PP、PE、ABS、PS、PVC等)的加工。在二苯甲酰甲烷合成过程中,采用苯甲酸甲酯和苯乙酮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采用甲酸甲酯和苯乙酮反应制备二苯甲酰甲烷的过程中,需要先将苯甲酸甲酯加热至130~150℃,以甲醇钠为催化剂,然后与苯乙酮反应,反应过程中可控制苯乙酮的滴加速度而使体系的温度不至于太高。因而现有技术中苯乙酮的滴加速度制约了二苯甲酰甲烷的生产效率,且反应过程中的产生的热量不能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节省能源、二苯甲酰甲烷合成效率较高的节能的二苯甲酰甲烷生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的二苯甲酰甲烷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苯甲酸甲酯储罐、酸储罐、加料罐、冷却槽和预热釜,预热釜的下方安装有加热装置,预热釜的底部通过阀门与反应釜的顶部连接,反应釜的底部依次串接有过滤器、第一分液漏斗、碱洗罐、第二分液漏斗、水洗罐、第三分液漏斗和蒸馏装置;反应釜设置在冷却槽内,苯甲酸甲酯储罐通过进液管与冷却槽一侧的底部连接,冷却槽另一侧顶部通过出液管与预热釜的顶部连接;酸储罐、加料罐分别通过阀门与反应釜的顶部连接。
所述反应釜内安装有搅拌装置。
所述进液管上安装有泵。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冷却槽对反应釜进行冷却,可以加快苯乙酮的滴加速度,从面提高二苯甲酰甲烷的合成效率;同时通过苯甲酸甲酯在冷却槽内与反应釜进行换热,可以将二苯甲酰甲烷预热到一定温度,从而降低了将苯甲酸甲酯加热至130~150℃所需要的能量,节省了能源;因此该实用新型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的二苯甲酰甲烷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1、苯甲酸甲酯储罐10、酸储罐14、加料罐13、冷却槽9和预热釜12,预热釜12的下方安装有加热装置15,预热釜12的底部通过阀门与反应釜1的顶部连接,反应釜1的底部依次串接有过滤器2、第一分液漏斗3、碱洗罐4、第二分液漏斗5、水洗罐6、第三分液漏斗7和蒸馏器8;反应釜1设置在冷却槽9内,苯甲酸甲酯储罐10通过进液管17与冷却槽9一侧的底部连接,冷却槽9另一侧顶部通过出液管18与预热釜15的顶部连接;酸储罐14、加料罐13分别通过阀门与反应釜1的顶部连接。反应釜1内安装有搅拌器16,进液管17上安装有泵11。
使用时,预热釜12内的苯甲酸甲酯通过阀门加入到反应釜1中,苯乙酮、甲醇钠、二甲苯、活性炭等其它原料通过加料罐13加入到反应釜1中,反应釜1中原料反应完全后(反应釜中的原料反应过程中,苯甲酸甲酯储罐10中的苯甲酸甲酯通过泵11不断泵入冷却槽9中进行换热),通过储酸罐14向反应釜1中加入30%的盐酸进行酸化,并不断搅拌,酸化完成后将反应釜中的液体输送到过滤器2中进行过滤,过滤后得到的液体送入到第一分液漏斗3中进行分液;将第一分液漏斗3中分离得到的有机相送入到碱洗罐4中,加入6%wt的碳酸钠溶液进行碱洗;将碱洗罐4中碱洗得到的液体送入到第二分液漏斗5中进行分液;将第二分液漏斗5中分液得到得到的有机相送入到水洗罐6中,加入水进行水洗;将水洗罐6中水洗后得到的液体送入到第三分液漏斗7中进行分液,第三分液漏斗7中分离得到的有机相送入蒸馏器8进行蒸馏,即可分离出二苯甲酰甲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学院,未经新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9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