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渗透膜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9412.6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9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然;秦利利;杨勇;吕剑明;张量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8 | 分类号: | B01D61/08;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柳兴坤;姚远达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 元件 | ||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100,200,300),包括中心管(11,21,31)、进水隔网(12,22,32)、反渗透膜(13,23,33)和纯水导流布(14,24,3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隔网(12,22,32)、反渗透膜(13,23,33)和纯水导流布(14,24,34)均有多层,卷绕在所述中心管(11,21,31)上,其中,所述纯水导流布(14,24,34)与所述中心管(11,21,3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相邻的两层反渗透膜(13,23,33)之间分别形成进水流道(17,27,37)和产水流道(18,28,38),所述进水流道(17,27,37)和产水流道(18,28,38)间隔设置,所述进水隔网(12,22,32)位于所述进水流道(17,27,37)内,所述纯水导流布(14,24,34)位于所述产水流道(18,28,38)内,所述进水隔网(12,22,32)和/或所述纯水导流布(14,24,34)为多支撑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导流布(14,15)由第一纯水导流布(14)和第二纯水导流布(15)叠加形成,所述第一纯水导流布(14)和第二纯水导流布(15)构成所述多支撑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纯水导流布(14)和第二纯水导流布(15)的尺寸、材料相同或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一个进水流道(27,37)内放置有一层所述进水隔网(22,32),一个产水流道(28,38)内放置有一层所述纯水导流布(24,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导流布(24)和/或进水隔网(32)折弯成波浪形,从而构成所述多支撑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的层间距为15-24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导流布(24)和/或进水隔网(32)折弯成扇形,从而构成所述多支撑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的弯折角为60-12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进水隔网(12,22,32)、反渗透膜(13,23,33)和纯水导流布(14,24,34)由一组或者多组过滤结构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形成,每组所述过滤结构由一层进水隔网、一层反渗透膜、一层纯水导流布和一层反渗透膜依次叠放后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隔网(12,22,32)与所述中心管(11,21,31)相交的侧边上设置有原水进水口(121)和浓水出水口(122),所述原水进水口(121)和浓水出水口(122)之一位于与所述中心管(11,21,31)相邻的位置,另一个位于远离所述中心管(11,21,31)的边缘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94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豆浸泡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面线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