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负压接头的胸引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9697.3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健勇;赵正维;李小飞;闫小龙;谷仲平;朱以芳;李桂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负压 接头 胸引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器具,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和负压设备连接的带有负压接头的胸引瓶。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以及开胸术后,对疾病的治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引流方法中,将引流管的一端放入胸腔内,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胸引瓶,以便排除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恢复功能。
在闭式引流中所用到的胸引瓶,一般有单瓶和双瓶两种。双瓶式胸引瓶存在体积大、移动不便、操作过程复杂等缺陷,并且双瓶结构容易使瓶中液体误吸入胸腔,造成胸腔感染等情况。目前临床上多应用单瓶式胸引瓶,这种胸引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但是对于胸腔积液、脓液等不能有效吸引排除的情况时,需要外接负压设备,以辅助在瓶内产生负压,促进胸腔积液等的排出过程。
一般的胸引瓶多数为硬质塑料或玻璃结构,具有壁薄的特点。为了与负压设备连接,在胸引瓶的瓶壁上留有用来和负压吸管连接的通孔。在不接负压设备时,该通孔需要与外界相通,保持平内外气压平衡。但负压吸管多为橡胶管,具有一定重量,插在通孔上时,需要额外采用胶布等手段进行连接点的密封,使用非常不便,并且胸引瓶质脆,吸引过程中容易造成通孔处碎裂或缺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负压接头的胸引瓶,能方便地与负压吸管配合,起到保护胸引瓶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负压接头的胸引瓶,包括瓶体,瓶体顶部设置有软质的瓶塞,穿过瓶塞设置有引流管;所述的瓶体侧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装配有内部带有通道的负压接头,该负压接头内部设置有弹壁,弹壁可收缩并改变内部通道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的负压接头包括一段弹性的支撑管,支撑管内部构成所述的通道;支撑管两端均设置有直径大于支撑管的弹性的环片,所述的弹壁分布在支撑管内壁上,可沿靠近支撑管轴心线的方向收缩。
进一步地,在负压接头向负压接头的通道中插入负压吸管时,弹壁向远离支撑管轴心线的方向扩张,并最终与负压吸管的外壁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倾斜设置,通孔与瓶体底面的夹角为30°~45°。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管与环片之间的夹角为30°~45°。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与瓶体顶部的距离为整个瓶体高度的1/3~1/4。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该胸引瓶自带负压接头,在使用过程中即插即用,不用额外对负压吸管连接处进行密封,使用方便;
2.该胸引瓶的负压接头在不插入负压吸管时能保持胸引瓶内的相对气压稳定;
3.负压接头的设计,有效地分散了接口处的压力,能防止通孔出现缺损、破裂等情况;
4.该负压接头可以为拆卸结构,能直接加装在现有的胸引瓶上,有利于制造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胸引瓶的应用示意图;
图2(a)为倾斜式负压接头的水封瓶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胸引瓶的应用示意图;
图3(a)为图1(a)中负压接头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b)为图2(a)中负压接头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引流管,2—瓶塞,3—负压接头,301—环片,302—支撑管,303—弹壁,4—瓶体,5—负压吸管,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双瓶式胸引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使用受到了限制,但在使用单瓶式胸引瓶时,有时却不得不利用负压设备辅助在瓶内产生负压,以帮助排除胸内积液。但现有的胸引瓶不能很好地和负压设备的负压吸管相配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针对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一种带负压接头3的胸引瓶,包括瓶体4,瓶体4顶部设置有软质的瓶塞2,穿过瓶塞2设置有引流管1;所述的瓶体4侧壁上开设有通孔6,通孔6中装配有内部带有通道的负压接头3,该负压接头3内部设置有弹壁303,弹壁303可收缩并改变内部通道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9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WIFI实现身份识别的手机
- 下一篇:大屏幕手机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