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9745.9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5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波;刘建设;魏林;陈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天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063;F04D29/08;F04D29/5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35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增压 压气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机壳。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日常生活中,发动机燃烧燃料产生的能量有大约三分之一通过传动转化为机械能,三分之一进入冷却系统,三分之一随废气排出。而涡轮增压器做的事情就是把最后那随废气排出的三分之一能量转化一部分到发动机进气中去,进而对气体进行“预处理”,从而节约一部分能量。
从构造上讲,涡轮增压器主要包括压气机、中间体、涡轮箱体三大部分。涡轮箱体就是发动机废气推动涡轮做功的地方,压气机是叶轮对进气做功加压的地方,中间体用于连接涡轮箱体和压气机,中间体起到固定和装载轴承部件的作用,同时,涡轮增压器的冷却流道也在中间体中。
压气机的主要承载部件为壳体,壳体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现有技术中,压气机壳体结构设计不合理,壳体出气端与压气机的接气管对接不可靠,气密性差,影响整体涡轮增压器的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压气机壳体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气密性佳、具有自润滑功能的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机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气密性佳、具有自润滑功能的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机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机壳,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外的接气管,所述本体由连为一体的外壳部、内环部、出气部构成,所述外壳部中部设有呈筒形的进气通道,在进气通道中部设有轴承套且轴承套通过连接臂与进气通道内壁相连,所述连接臂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连接臂均匀分布在轴承套外周侧壁上,相邻两连接臂之间均设有与轴承套外周侧壁固连的多个散热片,每个连接臂内均设有与轴承套内腔相通的润滑油通道,所述内环部位于外壳部一侧且为盘形结构,所述出气部设置在外壳部上方且设有出气通道,在内环部上设有一侧开放的螺旋形增压通道,所述增压通道两端分别与进气通道、出气通道联通,所述出气部与接气管榫接连接,并在出气部与接气管连接处外部密封安装有卡箍,所述出气通道出口处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五个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出气部上设有第一榫头以及位于第一榫头内侧的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榫头的长度大于第一榫头的长度,在接气管上开设有与第一榫头、第二榫头紧密配合的第一榫接缺口、第二榫接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外壳部的边沿均匀分布有五个安装支耳,所述安装支耳与外壳部连为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所述外壳部和轴承套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整体结构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制得,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壳体本体的结构强度,压气机的进气口设置在中部,出气口设置在上部,布局合理且工作效率高;基数限位槽的设置可使得出气部与外界安装部件对接可靠,安装牢固,增强了壳体连接处的气密性,有效地避免了壳体与外界连接处发生漏气的现象;通过在轴承套内腔和壳体本体之间设置润滑油通道,减少了润滑管路的设置,使得壳体结构简单,避开利用发动机油进行润滑,能够防止润滑油污染,使得壳体具有自润滑功能,保证了工作效率;壳体出气口处连接紧密,出气部的末端与接气管榫接,并通过卡箍进一步密封壳体和接气管,使得连接处不易产生脱落和漏气现象,连接可靠性好,保证了壳体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出气部和接气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外壳部;111、进气通道;12、内环部;121、增压通道;13、出气部;131、出气通道;132、限位槽;133、第一榫头;134、第二榫头;20、接气管;21、第一榫接缺口;22、第二榫接缺口;30、轴承套;40、连接臂;41、润滑油通道;50、散热片;60、卡箍;70、安装支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天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天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97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