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动机及其电磁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9971.7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7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杏梅;邓方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64;F02N1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建新;宣力伟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机 及其 电磁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起动机,尤其涉及起动机的电磁开关。
背景技术
现代的机动车通常使用起动机来起动发动机。起动机由电动机、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等组成。控制机构包括电磁开关,在接通起动开关以起动机动车的发动机时,控制机构中的电磁开关将电动机接通电源(例如蓄电池)。在电源的电力作用下电动机产生旋转。通过传动机构的齿轮和发动机飞轮的环齿的啮合或接合,电动机的旋转力矩驱动发动机的曲轴旋转,从而实现发动机的起动。由于起动过程中流过电磁开关的瞬时电流非常大,所以电磁开关通常采用大尺寸的接线柱以便能承受大电流的冲击。然而,大尺寸的接线柱需要配接大尺寸的电源导线的连接端子,因此不利于电源导线的连接端子的小形化,进而不利于整车的小形化。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电磁开关及使用带有电磁开关的起动机和整车的小型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一方面提供用于起动机的电磁开关,其包括:
绝缘的盖体,其具有相对的内侧及外侧,并设置连通所述内侧及所述外侧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第一导电部件,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而固定于所述盖体,并包括第一头部及从所述第一头部延伸出的第一杆部,所述第一头部位于所述盖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杆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并包括延伸到所述外侧外面的大径螺纹部及小径螺纹部,所述大径螺纹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径螺纹部的直径,所述小径螺纹部位于所述大径螺纹部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头部的端部;
第二导电部件,其贯穿所述第二通孔而固定于所述盖体,并包括位于所述盖体的内侧的第二头部;及
导电的接触桥,其在连通位置及断开位置之间能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盖体的内侧,在所述连通位置所述接触桥同时电接触所述第一头部及所述第二头部,在所述断开位置所述接触桥不与所述第一头部及所述第二头部同时电接触。
可行地,前述的电磁开关还包括第一螺母,在电磁开关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螺母啮合固定于所述大径螺纹部并且在轴向上达到所述小径螺纹部的位置。
可行地,前述的电磁开关还包括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啮合于所述大径螺纹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头部与所述第二螺母夹紧所述盖体,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之间固定第一导电端子。
可行地,前述的电磁开关还包括第三螺母,所述第三螺母啮合于所述小径螺纹部,所述第三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母之间夹紧第二导电端子。
可行地,所述第一螺母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螺母的厚度。
可行地,所述大径螺纹部为M10规格,所述小径螺纹部为M8规格,所述第一螺母的厚度不小于8毫米。
可行地,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头部延伸出的第二杆部,所述第二杆部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包括延伸到所述外侧外面的螺纹部。
可行地,所述盖体的外侧设置隔离墙,所述隔离墙间隔地位于所述第一杆部及所述第二杆部之间。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用于起动发动机的起动机,其包括提供用于起动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的电动机及前述的电磁开关,所述电磁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电动机与电源之间以控制所述电动机与电源之间的连通状态。
可行地,在前述的起动机中,通过与所述小径螺纹部啮合的螺母将连接所述电源的电连接端子固定到所述电磁开关,并且所述电连接端子至少电接触啮合到所述大径螺纹部的一个螺母的轴向端部。
由于电磁开关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第一杆部包括延伸到外侧外面的大径螺纹部及小径螺纹部,因此能用尺寸小的螺母将尺寸小的电源导线的连接端子安装到小径螺纹部,同时通过大径螺纹部传导电流。所以,不但电磁开关和电源导线的连接端子都能小形化,进而有利于整车的小形化,而且电磁开关能充分承受大电流的冲击而不容易烧毁。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阅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申请。其中:
图1显示根据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机动车起动系统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电磁开关结构的示意图;及
图3显示图2所示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99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碳粉盒密封结构
- 下一篇:单LCOS调制的数码彩色激光放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