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船用低温储罐的上部支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1017.1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6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金文进;罗军;刘君;周永江;余靖;段淑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武船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3022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温 上部 支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低温储罐的支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用低温储罐的上部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船用低温储罐一般采用卧式双层压力容器制造而成,其中内层压力容器和外层压力容器均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层压力容器的表面采用多层缠绕绝热方式进行绝热保温。内层压力容器和外层压力容器之间采用8点支撑方式,其中上部采用4点支撑的上部支承,下部采用4点支撑的下部支承。上部支承和下部支承均采用-196℃的低温环氧玻璃钢材料制造。
上部支承和下部支承能够将内外层压力容器连接为一体,下部支承主要承受内层容器的重量,上部支承主要承受惯性力作用;与此同时,上部支承和下部支承也是热量由外部环境传导到内层压力容器的主要途径。
参见图1、图2所示,传统的上部支承2为中空的圆筒结构,上部支承2安装时,上部支承2的顶部通过支承管座3与外层压力容器4固定,上部支承2的底部通过支承垫板1与内层压力容器5接触。
但是,参见图2所示,上部支承2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外部的热量会依次经过支承管座3、中空的上部支承2和支承垫板1传递至内层压力容器5中储存的低温液体。低温液体吸收热量后会蒸发形成BOG(BoillingOffGas,闪蒸汽)气体,BOG气体超过安全阀的排放压力时,会自动从安全阀排放至外界,进而损失部分低温液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船用低温储罐的上部支承结构。本实用新型将上部支承结构的传热面积由“面接触”变为“点接触”,能够在保证上部支承结构整体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上部支承结构的传热热阻,显著降低了热传导面积,进而使得内层压力容器储存的低温液体吸收的热量减少,显著降低了船用低温储罐的日蒸发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船用低温储罐的上部支承结构,包括上部支承主体,上部支承主体为圆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支承主体的高度为50~60mm,壁厚为20~25mm;上部支承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承座,支承座为开口向上的半球形结构,其高度为40~50mm;所述支承座的内壁为开口向上的锥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承座的内壁的锥角为120°。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承座的高度为4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部支承主体和支承座一体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部支承主体的高度为55mm,壁厚为2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上部支承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支承主体和支承座,上部支承主体和支承座的高度和与现有技术中上部支承的高度相同。与现有技术中圆筒结构的上部支承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上部支承结构整体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上部支承结构底部的形状(即支承座)由圆环形改变为半球形。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安装和使用时,上部支承结构的传热面积会沿着半球形结构的支承座逐步减小(半球形结构开口向上,从上至下半径越来越小,进而使得传热面积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于“点接触”。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上部支承结构的传热热阻,显著降低了热传导面积,进而使得内层压力容器储存的低温液体吸收的热量减少,显著降低了船用低温储罐的日蒸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上部支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上部支承与船用低温储罐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部支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部支承结构与船用低温储罐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承垫板,2-上部支承,3-支承管座,4-外层压力容器,5-内层压力容器,6-上部支承主体,7-支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船用低温储罐的上部支承结构,基于Fourier(热欧姆)定律得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武船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武船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10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