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积物水分真空抽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1077.3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9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承帆;杨守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积物 水分 真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沉积物水分真空抽提装置。
背景技术
沉积物赋存态水可细分为吸附水、层间水、结晶水和结构水等,沉积物不同赋存态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在地学领域研究中备受关注,但目前始终没有好的方法对沉积物不同赋存态水进行区别提取加以研究,现有的技术方法都主要集中在低温一次性提取土壤或植物水方面,对多次升温提取同一样品中不同赋存态水未有涉及,难以满足地学领域研究需求,并且均对装置内部空气中水分去除不够重视,会对最终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中国专利201688992U公开了一种植物水和/或土壤水真空抽提装置,包括真空抽提系统、加热控制系统、支架和连接部件,其中,真空抽提系统包括真空泵、真空管、总真空阀、通道真空阀、真空计、真空表、样品管和冷凝管,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温控器、加热带和加热套,但是该装置能够在低温一次性提取土壤或植物水,却不能应用于矿物沉积物多次升温提取同一样品中不同赋存态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适用高温多次抽提、结果精确、防止内部凝结的沉积物水分真空抽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沉积物水分真空抽提装置,用于抽提矿物中的赋存态水,该装置包括冷阱以及依次连接的干燥管、温控加热组件、样品收集管和真空泵,所述的干燥管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的样品收集管设置在冷阱中,所述的干燥管与温控加热组件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的样品收集管与温控加热组件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的样品收集管与真空泵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
所述的温控加热组件包括温控器、石英管和加热器,所述的温控器与加热器连接,所述的加热器设置在石英管的外部,所述的石英管内设有用于放置矿物沉积物的坩埚。
所述的温控加热组件还包括真空法兰,所述的真空法兰设置在石英管的入口处。
所述的沉积物水分真空抽提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石英管入口处管道上的真空油压表以及设置在石英管出口处管道上的控温加热带。
所述的样品收集管为冷凝管。
所述的真空法兰为KF法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适用高温多次抽提:通过一系列温控加热组件及阀门控制,达到了同一样品不同赋存态水抽提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只涉及低温条件下土壤水/植物水抽提而无法实现高温条件下不同赋存态水区别抽提的难题;
二、结果精确:通过与外界大气相连的干燥管,在实验开始前以干燥空气代替装置内部潮湿空气,随后通过抽真空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装置内部空气中水汽对最终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防止内部凝结:通过添加配件控温加热带,解决了实验室常温条件下水汽在装置内部冷凝的问题,使样品中水分完全转移到样品收集管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干燥管,2、第一阀门,3、温控加热组件,31、温控器,32、真空法兰,33、石英管,34、加热器,4、真空油压表,5、坩埚,6、控温加热带,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样品收集管,10、冷阱,11、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沉积物水分真空抽提装置,用于抽提矿物中的赋存态水,该装置包括冷阱10以及依次连接的干燥管1、温控加热组件3、样品收集管9和真空泵11,干燥管1与外界大气连通,样品收集管9设置在冷阱10中,干燥管1与温控加热组件3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2、样品收集管9与温控加热组件3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7,样品收集管9与真空泵11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8。
温控加热组件3包括温控器31、石英管33和加热器34,温控器31与加热器34连接,加热器34设置在石英管33的外部,石英管33内设有用于放置矿物沉积物的坩埚5。
温控加热组件3还包括真空法兰32,真空法兰32设置在石英管33的入口处,真空法兰32为KF法兰,沉积物水分真空抽提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石英管33入口处管道上的真空油压表4以及设置在石英管33出口处管道上的控温加热带6,样品收集管9为冷凝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1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