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智能经络保健服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2942.6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0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卫京;聂增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垣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41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田怡春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智能 经络 保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穿戴智能经络保健服。
背景技术
科学家们发现世上任何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只是发射波长不一样。生命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本身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可以吸收及发射远红外光。所以当远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其频率与身体中的细胞分子、原子间的水分子运动频率相一致时,引起共振效应,其能量最高且能被生物体所吸收,使皮下组织深层部位的温度升高,产生的热效应使水分子活化,处于高能状态,加速人体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同时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生物细胞的组织再生能力,加速供给养分和酵素,促进身体健康。
碳纤维加热服中所采用的高科技碳纤维材料,具有单位能耗发热量高性能稳定的优势同时,因为其发热过程中碳纤维会产生远红外线温度,还具备远红外光波的保健理疗作用。采用碳纤维作为发热元件,能产生5.6-14微米波长渗透到人本细胞中,改善人体的微循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众所周知,当两段波长相等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而人体是生物体,人体70%-80%是水分子组成的,在共振作用下,首先激活了水分子的振动能级,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式的反应,通过科学检测,远红外线的热效应和人体共振吸收后,主要产生以下几方面功能:
1、激活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
2、使生物体的分子处于较高振动状态;
这样便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活动的功能,有利于机能的恢复和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
远红外作用于皮肤后,大部分能量被皮肤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一方面,由于热作用,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降低,浅小动脉、浅毛细管和浅静脉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循环得以改善。(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检测,20分钟可使微循环血流量提高114%)。
4、增强新陈代谢;
如果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引起体内外物质的交换失常,那么,各种疾病将会不约而至,诸如水和电解质代谢的紊乱,将给生命带来危险;糖代谢紊乱,会导致的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脂血症、肥胖症;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痛风等等。通过远红外热效应,可以增加细胞的活力调整神经液机体,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外的物质交换处于平稳状态。
5、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保护反应,它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对人体防御功能和抗感染作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临床观察,远红外保健品确有提高机体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人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6、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
7、镇痛作用;
远红外的热效应,降低了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血液循环的改善,水肿的消退,减轻了神经末梢的化学和机械刺激。以上种种原因,均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远红外线由于以上功能和作用,所以对于治疗和辅助治疗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慢性疑难病症,效果极佳,对未来人类生活保健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现有的碳纤维加热服装类产品存在的问题:
1、加热方式过于单一,仅仅是对身体一个或几个固定部位加热,无法起到改善整体微循环系统的作用。
2、加热温度控制方式单一,无法对加热片温度进行控制,因此不能对身体微循环起到引导流动的作用,而且体感不佳,穿着舒适度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穿戴智能经络保健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保健服加热方式单一、温度控制方式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穿戴智能经络保健服,包括衣服本体、中央处理器、红外加热单元、温度采集单元、显示单元、控制单元和电源,所述红外加热单元、温度采集单元、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
所述红外加热单元和所述温度采集单元一一配对设置,设置于所述衣服本体上与人体的经络腧穴点相对之处。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加热单元为碳纤维发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衣服本体上设有控制盒,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电源设于所述控制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垣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垣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29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