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杆连杆试验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3063.5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8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吕昂;任重远;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连杆 试验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杆连杆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稳定杆连杆是汽车悬架中的一种辅助元件,在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防止汽车横向倾翻和改善平顺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稳定杆连杆的性能及耐久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对汽车稳定杆连杆进行性能及耐久试验时,往往缺乏结构简单的试验工装,从而造成了汽车稳定杆连杆的性能及耐久试验操作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杆连杆试验工装,不仅能够满足稳定杆连杆的性能及耐久试验的工装要求,而且结构简易,安装方便,加工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杆连杆试验工装,包括:
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稳定杆连杆试验平台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在固定装置上,且稳定杆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件上;以及
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固定安装在用于稳定杆连杆试验的试验设备上,且稳定杆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件上。
可选地,第一固定件包括压板和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通过压板固定在固定装置上,且稳定杆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上。
可选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且稳定杆连杆的一端的螺栓穿过第一通孔,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且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所成角度大于等于90度,且第一通孔位于第一固定部上。
可选地,第二固定件包括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且稳定杆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上,连接板固定安装在试验设备上。
可选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通孔,且稳定杆连杆的另一端的螺栓穿过第二通孔,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第三固定部与第四固定部一体成型,且第三固定部与第四固定部之间所成角度大于等于90度,且第二通孔位于第三固定部上。
可选地,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螺栓连接孔,螺栓穿过螺栓连接孔将连接板固定连接在试验设备上。
可选地,固定装置为固定箱,且固定箱上设有用于与稳定杆连杆试验平台固定连接的多个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定杆连杆,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将稳定杆连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并将第一固定件与固定连接在稳定杆连杆试验平台上的固定装置固定连接,将第二固定件与用于稳定杆连杆试验的试验设备固定连接,使得通过试验设备对第二固定件施加一定的拉力和推力,从而将该拉力和推力作用于稳定杆连杆上,进而实现对稳定杆连杆的性能及耐久性试验。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定杆连杆试验工装,结构简单,且使得稳定杆连杆的性能及耐久性试验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定杆连杆试验工装应用安装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1、固定装置;2、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4、稳定杆连杆;201、压板;202、第一固定板;5、第一通孔;6、螺栓;7、第二通孔;2021、第一固定部;2022、第二固定部;301、连接板;302、第二固定板;3021、第三固定部;3022、第四固定部;8、螺栓连接孔;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定杆连杆试验工装,如图1~3所示,该稳定杆连杆试验工装包括:
固定装置1,固定装置1与稳定杆连杆试验平台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件2,第一固定件2固定连接在固定装置1上,且稳定杆连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件2上;以及
第二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3固定安装在用于稳定杆连杆试验的试验设备上,且稳定杆连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件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30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步电压体感设备
- 下一篇:公交车辆离线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