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3624.1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7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冯仁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F16N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邝圆晖;李翔 |
地址: | 61706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压缩机 润滑油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循环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中的轴承和转子的摩擦较为严重,且在摩擦的过程中产生摩擦热,通常情况下采用润滑油对摩擦的部位进行润滑和冷却,因此需要及时地将温度较高的润滑油排出并冷却,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润滑油的冷却循环实现空气压缩机的润滑和冷却。
但在传统的润滑油的冷却循环中,一般采用温度控制阀来决定高于一定温度的润滑油进行冷却,低于该温度的润滑油直接流回空气压缩机内,还需要设置相应的流道,以配合温控阀的分配,因此使得润滑油的冷却循环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以及通用性差,其仅能适用于一定温度的润滑油的分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该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简化润滑油冷却循环的路径,降低制造成本,不消耗阀芯,不需要对温度控制阀进行后期维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该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温度控制阀和散热器,所述温度控制阀为换向阀,并且包括进油口、第一换向油口和第二换向油口,所述进油口连接有系统进油油路,所述第一换向油口连接第一系统回油油路,所述第二换向油口连接第二系统回油油路,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系统回油油路中,所述温度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芯偏置于所述阀体的阀腔的一端,使得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换向油口保持连通,并且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换向油口保持断开。
优选地,所述阀体内形成有沿所述阀腔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回油腔和第二回油腔,所述阀芯与所述阀腔的长度相同且固定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阀芯呈中空套筒状且套筒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回油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阀芯的筒腔的端部形成为所述温度控制阀的所述进油口,所述第一换向油口与所述第一回油腔连通,所述第二换向油口与所述第二回油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阀芯为中空的圆柱套筒,所述阀芯的外径与所述阀腔的内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温度控制阀还包括固定件,该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腔之间,使得所述阀芯固定安装于所述阀腔内。
优选地,所述阀芯端部的外侧壁上还形成有沿周向向外突出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卡接在所述阀腔的内壁上形成的环形台阶上。
优选地,所述环形台阶的内径与所述阀芯的外径相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温度控制阀设计成进油口与第一换向油口保持连通,进油口与第二换向油口保持断开,即断开直接由温度控制阀流回空气压缩机的第二系统回油油路,使得无论温度较高或较低的润滑油均通过温度控制阀流向散热器中。散热器对润滑油进行冷却至适当的温度,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第一系统回油油路循环至空气压缩机中,使得冷却后的润滑油吸收空气压缩机中的热量,并排出机外。同时温度控制阀始终保持进油口与第一换向油口的连通,使得简化了温度控制阀的结构,从而简化了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中润滑油冷却循环的路径,使得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不消耗阀芯,也不需要对温度控制阀进行后期的维护,从而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的整体的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系统中阀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温度控制阀2散热器
3系统进油油路4第一系统回油油路
5第二系统回油油路10环形凸台
11进油口12第一换向油口
13第二换向油口14阀体
15阀芯16阀腔
17第一回油腔18第二回油腔
19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3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科用夹持锁定手术钳
- 下一篇:用真空泵抽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