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连拱隧道联合套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3668.4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4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超;刁进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曲永祚;李洪福 |
地址: | 11601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连 隧道 联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连拱隧道联合套拱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双连拱隧道超前支护施工工序为中导洞开挖进行中隔墙混凝土模板架设,混凝土浇筑、养护,待中隔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主洞套拱施工。中隔墙施工工期长,主洞套拱施工不能进行平行施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主要解决双连拱隧道超前支护施做时,中导洞与中隔墙的施工对主洞超前大管棚套拱施工影响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连拱隧道联合套拱结构,包括:用于形成两个主隧道洞的两个套拱拱架,用于支撑固定套拱拱架的两个套拱基础和中导洞套拱拱架;
其中,两个套拱基础中的一个套拱基础设置于双连拱隧道最左侧位置与其中一个套拱拱架固定,另一个套拱基础设置于双连拱隧道最右侧位置与另一个套拱拱架固定,且两个套拱拱架非与套拱基础固定端向两个套拱基础之间间距中心线靠拢设置,中导洞套拱拱架设置于两个套拱基础之间间距中心线位置,且顶部分别与两个套拱拱架固定;
中导洞套拱拱架下端固定于地面上;
中导洞套拱拱架高度小于套拱拱架高度,宽度小于等于套拱拱架宽度的一半;
套拱基础为横截面为梯形的支撑墩;
两个套拱拱架位于中导洞套拱拱架顶部位置衔接处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超前支护联合套拱工艺,增设中导洞套拱拱架将两主洞的套拱拱架直接坐落在中导洞套拱拱架的拱顶,这样就保证中导洞及中隔墙施工中能同时进行主洞超前大管棚的施工;
将中导洞套拱拱架采用中型钢拱架与主洞套拱中型钢拱架联合成整体骨架,然后再浇筑成统一整体;联合套拱长2m,主洞套拱厚0.65m,中导洞套拱0.6m,具体尺寸可根据开挖断面轮廓,在满足承载力要求情况下进行调整设计。
此联合套拱先施工中导洞部分套拱结构,预留与主洞连接部分拱架,待中导洞套拱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施工主洞套拱和主洞超前大管棚(套拱拱架)。整个施工过程中,主洞部分施工与中导洞部分施工可同时进行,施工既安全高效,缩短工期。
与现有技术相比优势在于:
1、保障了主洞超前支护施工与中导洞、中隔墙施工同时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2、中导洞套拱中型钢拱架与主洞套拱中型钢拱架联合成整体骨架,结构安全可靠。
3、与传统模板施工相比节省工程时间约70~80%。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1幅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拱拱架,2、套拱基础,3、中导洞套拱拱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连拱隧道联合套拱结构,包括:用于形成两个主隧道洞的两个套拱拱架1,用于支撑固定套拱拱架1的两个套拱基础2和中导洞套拱拱架3;
其中,两个套拱基础2中的一个套拱基础2设置于双连拱隧道最左侧位置与其中一个套拱拱架1固定,另一个套拱基础2设置于双连拱隧道最右侧位置与另一个套拱拱架1固定,且两个套拱拱架1非与套拱基础2固定端向两个套拱基础2之间间距中心线靠拢设置,中导洞套拱拱架3设置于两个套拱基础2之间间距中心线位置,且顶部分别与两个套拱拱架1固定;
中导洞套拱拱架3下端固定于地面上;
中导洞套拱拱架3高度小于套拱拱架1高度,宽度小于等于套拱拱架1宽度的一半;
套拱基础2为横截面为梯形(为满足承载力要求而采用的扩大基础形式,);
两个套拱拱架1位于中导洞套拱拱架3顶部位置衔接处型钢间通过焊接连接固定,再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超前支护联合套拱工艺,增设中导洞套拱拱架将两主洞的套拱拱架直接坐落在中导洞套拱拱架的拱顶,这样就保证中导洞及中隔墙施工中能同时进行主洞超前大管棚的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诉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36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洼形巷道上向岩巷充水式瓦斯抽采水封钻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防撞钢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