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电站门机大车行走电缆更换的支撑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4345.7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0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赵爽;贾鑫;蔡伟;周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6 | 分类号: | H02G1/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电站 大车 行走 电缆 更换 支撑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电站门机电缆支架更换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电站门机大车行走电缆更换的支撑工装。
背景技术
水电站进水口门式起重机的供电电缆是通过大车电缆卷盘缠绕方式进行移动供电的。由于供电电缆长期在户外使用并在地面拖拽,因此起重机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对供电电缆进行更换。而由于现阶段的门式起重机供电电缆的体积和重量都较大,电缆卷筒的直径可以达到2-3米甚至更大,当卷筒上缠绕满电缆时,电缆卷的重量将更大,此时再进行电缆的更换,就存在以下的问题:(1)供电电缆直径普遍较粗,而且重量较重,新电缆到货后是在木质卷盘上成圈缠绕,传统的更换方式是必须将电缆全部展开脱离电缆卷盘后才可更换,采用这种方式其工作任务量巨大,劳动强度高,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2) 电缆在展开过程中如不充分释放内部应力,容易造成电缆应力集中的现象,损坏电缆绝缘,采用传统的更换方式就容易导致上述的问题发生;(3)原方法更换电缆需要多个工作人员进行辅助作业,由于电缆重,更换过程容易造成工作成员受伤;(4)由于需要更换电缆的量较大,继续采用传统的更换方法会导致工作量大,工时较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电站门机大车行走电缆更换的支撑工装,此支撑工装能够方便的进行门机行走电缆的更换,从而大大的降低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提高电缆的更换效率,保证电缆更换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电站门机大车行走电缆更换的支撑工装,它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支架并排布置,所述支架包括四个支撑脚,支撑脚之间焊接有加强横梁,加强横梁上加工有螺纹孔,支撑脚的顶端焊接有工作台,工作台上加工有梯形螺纹孔,支撑立杆依次穿过梯形螺纹孔和螺纹孔,支撑横杆穿过两根支撑立杆顶端的通孔。
所述支撑立杆与加强横梁相配合的螺纹孔上方连接有底部固定螺母。
所述支撑立杆与工作台相配合的梯形螺纹孔上方连接有顶部固定螺母。
所述支撑立杆的顶部加工有梯形螺纹与梯形螺纹孔构成螺纹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加工有销钉孔,销钉孔上插装有销钉。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时将需要更换的新电缆木质卷筒支架通过支撑横杆穿过其中心孔,并通过梯形螺纹之间的传动配合调节支撑立杆的高度,使新型电缆木质卷筒呈立式状态,并离开地面一定高度,保证其在旋转过程中不会与地面发生摩擦,然后将底部固定螺母和顶部固定螺母将支撑立杆进行固定,同时将销钉插入到支撑横杆的两端,保证其在旋转过程中不会发生脱离,提高施工的安全性,然后将新电缆与门机大车上的电缆卷盘相连,转动门机大车上的电缆卷盘使新电缆缠绕在门机上的电缆卷盘上,此时新电缆木质卷筒也将在支撑横杆上发生转动,完成整个新电缆的更换和卷制过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左视图。
图中:支撑脚1、加强横梁2、底部固定螺母3、工作台4、顶部固定螺母5、支撑立杆6、销钉7、支撑横杆8、木质卷筒支架9、电缆10、螺纹孔201、梯形螺纹孔401、通孔601、梯形螺纹6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水电站门机大车行走电缆更换的支撑工装,它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支架并排布置,所述支架包括四个支撑脚1,支撑脚1之间焊接有加强横梁2,加强横梁2上加工有螺纹孔201,支撑脚1的顶端焊接有工作台4,工作台4上加工有梯形螺纹孔401,支撑立杆6依次穿过梯形螺纹孔401和螺纹孔201,支撑横杆8穿过两根支撑立杆6顶端的通孔601。通过两个支架并排布置,能够将新电缆木质卷筒进行支撑,使其离开地面保证木质卷筒支架9在绕着支撑横杆8转动过程避免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提高放线的方便性和可靠性,通过支撑脚1能够对工作台4进行支撑,同时使整体结构更加的稳定,通过设置的加强横梁2能够提高四个支撑脚1的稳定性保证其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杆6与加强横梁2相配合的螺纹孔201上方连接有底部固定螺母3。通过底部螺母3提高了支撑立杆6的支撑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43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汽车真空泵壳体盖板的工装结构
- 下一篇:T形件的钻削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