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多轴转动支架的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4616.9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3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黄田;董成林;刘海涛;秦旭达;梅江平;刘祺;汪满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多轴 转动 支架 自由度 联机 | ||
1.一种含多轴转动支架的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包括有定位头(6)和末端与定位头(6)串接的动平台(5),以及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3)、第二长度调节装置(23)、第三长度调节装置(33)和第四长度调节装置(43),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一转动支架(12)和第二转动支架(42),所述第一转动支架(12)的两侧端分别各通过一自由度铰链旋转地连接有一个第一固定轴座(11),所述第二转动支架(42)的两侧端分别各通过一自由度铰链旋转地连接有一个第二固定轴座(41),所述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3)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转动支架(12)的中部与动平台(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长度调节装置(23)和第三长度调节装置(33)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转动支架(12)对应地通过第二铰链(24)和第三铰链(34)与动平台(5)连接,所述第二长度调节装置(23)和第三长度调节装置(33)对称地设置于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3)的两侧,所述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3)、第二长度调节装置(23)和第三长度调节装置(33)的中部分别各通过具有一个转动自由度的铰链连接在第一转动支架(12)上,所述第四长度调节装置(43)的一端贯穿第二转动支架(42)通过第四铰链(44)与动平台(5)连接,所述第四长度调节装置(43)的中部通过具有一个转动自由度铰链旋转地连接在第二转动支架(4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多轴转动支架的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铰链(44)为具有三个转动自由度的球铰链,且三个转动轴线不共线但相交于一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多轴转动支架的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座(11)和第一转动支架(12)的转动轴线与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支架(12)和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3)的转动轴线垂直相交;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座(41)和第二转动支架(42)的转动轴线与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支架(42)和第四长度调节装置(43)的转动轴线垂直相交;连接所述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3)和第一转动支架(12)的转动轴线、连接所述第二长度调节装置(23)和第一转动支架(12)的转动轴线以及连接所述第三长度调节装置(33)与第一转动支架(12)的转动轴线这三条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3)、第二长度调节装置(23)和第三长度调节装置(33)的运动平面为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多轴转动支架的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支架(12)包括有一体形成的位于中部的能够贯穿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3)并用于实现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3)与第一转动支架(12)旋转连接的中心孔(123),位于所述中心孔(123)的两侧分别能够贯穿第二长度调节装置(23)和第三长度调节装置(33)并用于实现第二长度调节装置(23)和第三长度调节装置(33)与第一转动支架(12)旋转连接的第二侧孔(124)和第三侧孔(125),以及分别位于第一转动支架(12)两侧端的用于实现第一转动支架(12)与两个第一固定轴座(11)旋转连接的两个侧端孔(122、121),其中,所述的两个侧端孔(122、121)同轴,轴线为纵轴(axis11),所述中心孔(123)、第二侧孔(124)和第三侧孔(125)的轴线分别为第一横轴(axis13)、第二横轴(axis23)、第三横轴(axis33)且三条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横轴(axis13)和纵轴(axis11)垂直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多轴转动支架的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3)包括有:第一伸缩杆(131)和套在所述第一伸缩杆(131)上的内圈(132),所述内圈(1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的第一转动支架(12)铰接的第一连接销轴(135),所述的第一伸缩杆(131)上沿轴向固定设置有导轨(133),所述内圈(132)的内周面上对应所述导轨(133)固定设置有能够滑动地嵌入在所述导轨(133)内使所述第一伸缩杆(131)与所述内圈(132)构成移动副的滑块(1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46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动式研磨抛光机的滚筒结构
- 下一篇:自助式胚芽米碾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