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密容积式真空自动注油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5765.7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8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雷;李新;陈忠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7D7/06 | 分类号: | B67D7/06;B67D7/16;B67D7/72;B67D7/76;B67D7/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胡恩河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容积 真空 自动 注油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注油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精密容积式真空自动注油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系列专用高速设备的升级换代,同其配套的第一代真空注油设备已不能完全满足专用设备对注油工艺的实际需求:注油精度、注油生产能力、注油真空度的工作范围,急需研发一种适用于连续规模化生产的高精度注油生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密容积式真空自动注油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精密容积式真空自动注油设备,包括真空除气罐、供料泵、自动真空室、真空泵组和PLC控制器,所述真空除气罐的侧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真空泵组分别与真空除气罐和自动真空室连通,供料泵安装于真空除气罐侧壁上,供料泵一侧自上而下形成排气口和进油口,且排气口和进油口与真空除气罐连通,供料泵底部形成供油口,供油口通过供油管路与计量缸的输入口连通,计量缸的输出口与精密过滤器入口连通,精密过滤器出口与注油阀的入口连通;注油阀安装于自动真空室上方,且注油阀的出口位于自动真空室内;计量缸上方安装有伺服电机,PLC控制器分别与真空泵组、伺服电机和注油阀通过信号线连接。
所述真空泵组与真空除气罐和自动真空室连通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液位传感器最下端的水平位位置低于供料泵的排气口。
所述计量缸由伺服电机驱动。
所述计量缸的输入口和输出口均位于其底部且分别置于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消除了油料输送、计量和注油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使注油精度达到±0.25g,提高了注油精度及精度稳定性,并且实现了注油真空度可据工艺要求在1~30Pa范围内可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真空除气罐2供料泵
3自动真空室4真空泵组
5PLC控制器6液位传感器
7排气口8进油口
9供油口10供油管路
11计量缸12输入口
13输出口14注油阀
15精密过滤器16伺服电机
17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精密容积式真空自动注油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精密容积式真空自动注油设备,包括真空除气罐1、供料泵2、自动真空室3、真空泵组4和PLC控制器5,所述真空除气罐1的侧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6,真空泵组4分别与真空除气罐1和自动真空室3连通,供料泵2安装于真空除气罐1侧壁上,供料泵2一侧自上而下形成排气口7和进油口8,且排气口7和进油口8与真空除气罐1连通,供料泵2底部形成供油口9,供油口9通过供油管路10与计量缸11的输入口12连通,计量缸11的输出口13与精密过滤器15入口连通,精密过滤器15出口与注油阀14的入口连通;注油阀14安装于自动真空室3上方,且注油阀14的出口位于自动真空室3内;计量缸11上方安装有伺服电机16,PLC控制器5分别与真空泵组4、伺服电机16和注油阀14通过信号线连接。
所述真空泵组4与真空除气罐1和自动真空室3连通的总管路和分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17。
所述液位传感器6最下端的水平位位置低于供料泵2的排气口7。
所述计量缸11由伺服电机16驱动,计量缸11的活塞的行程受伺服电机16的脉冲指令控制。
所述计量缸11的输入口12和输出口13均位于其底部且分别置于左、右两侧。
所述自动真空室3的真空度由真空泵组4提供,且受PLC控制器5控制,其工作真空度可据工艺要求在1~30Pa范围内可调,当真空度达到控制程序设定的真空度后,开始执行注油工序。
所述精密过滤器15采用SS-110-05T不锈钢粉末烧结滤芯。
本实用新型单件注油精度为±0.25g,且适用于24小时工作工作制,提高了注油精度及精度稳定性,并且实现了注油真空度可据工艺要求在1~30Pa范围内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57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排水的气液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偏氯乙烯接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