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8353.9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3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友军;赵亦辉;孙永锋;刘锋;党景锋;傅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E21C3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斌 |
地址: | 71002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煤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煤机拖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之一,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始终占有较高的比重,且这种高比重还将长期延续,在相当长时期内,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很难发生改变,所以,煤炭的生产是相当重要的。其中采煤机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一,它是集机械、液压、电气为一体的大型复杂设备,其工作环境恶劣,如果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采煤工作的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采煤机的供电是从巷道顺槽中移动变电站到采煤机铺设电缆供电的,其中电缆是穿在电缆夹板里,以保护电缆,在我国现有的采煤方式中,电缆夹板与采煤机仅有起停上的逻辑连锁,没有方向及负荷上的调节配合,电缆夹板经常存在憋卡、折返严重而卡断等问题,尤其在斜切进刀和机头机尾清浮煤时,此问题尤为突出,造成工作面采煤机电缆夹板、电缆易挤伤,大多数煤矿都设专职看守电缆工,从而影响工作面无法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给矿方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随着我国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无人工作面的实施,采煤机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少人或无人化的核心技术,其中智能化拖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系统。该采煤机自动拖缆系统能够确保采煤机在多次反复行走过程中始终使采煤机电缆夹板处于平整状态,同时避免采煤机对采煤机电缆夹板的拖动,能够对采煤机电缆夹板实现有效的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链条、用于驱动所述环形链条的动力部和用于随所述环形链条移动的拖缆行走部,所述环形链条设置在运输机电缆槽内,所述拖缆行走部安装在所述环形链条上,所述拖缆行走部包括护罩和用于将采煤机电缆夹板引导至采煤机的导向滚筒,所述导向滚筒设置在所述护罩内,所述动力部设置在采煤机的运输机机头或机尾,所述运输机上远离所述动力部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链轮,所述动力部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所述环形链条相连接,所述动力部至少包括驱动电机。
上述的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电缆槽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架,所述护罩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架滑动配合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链条固定连接的定位板。
上述的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均为L形板,所述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板之间形成供所述导向杆伸入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杆与第一支架板以及导向杆与第二支架板均呈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支架板的一端与所述运输机电缆槽的槽底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运输机电缆槽的槽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板、运输机电缆槽的槽侧壁和运输机电缆槽的槽底壁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环形链条的第一链条防护腔;所述第二支架板的一端与所述运输机电缆槽的槽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运输机电缆槽的槽底壁之间形成供所述定位板穿过的间隙,所述运输机电缆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支架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架板和所述运输机电缆槽的槽底壁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环形链条的第二链条防护腔。
上述的一种采煤机自动拖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为上部开口的U形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动力部、环形链条、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相互配合形成对拖缆行走部的拖动作用,进而通过拖缆行走部对采煤机电缆夹板进行拖动,确保拖缆行走部的移动速度为采煤机移动速度的一半,进而实现采煤机电缆夹板始终保持平整状态的目的,同时避免采煤机对采煤机电缆夹板的拖动,能够对采煤机电缆夹板实现有效的保护。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杆能够引导所述拖缆行走部随环形链条沿运输机电缆槽顺利的移动,并通过定位板将所述拖缆行走部与环形链条有效的连接。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支架的特殊设计,能够实现对拖缆行走部的有效导向,并且能够通过第一链条防护腔和第二链条防护腔,对环形链条进行有效的防护,避免采煤作业环境下造成环形链条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啮合故障。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护罩设计为上部开口的U形罩。其能够满足导向滚筒的安装问题,同时也能够确保采煤机电缆夹板能从导向滚筒绕出并与采煤机连接。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83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