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燃气阀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8888.6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1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于恩程;张伟勋;黄汉龙;靖海国;王臣臣;张占虎;胡新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9/02 | 分类号: | F02D1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燃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气体燃料调节与控制系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发动机起停时供气、停气、泄漏检查和清洗管路的系统,属于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天然气、石油气、乙烷等可燃气体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等突出的优点,上述可燃气体为燃料的发动机和双燃料发动机必须通过燃气阀组系统(GasValveUnit简称GVU)对发动机供气,以满足发动机的运行及安全性需求。发动机对向其输入的气体燃料进机参数和整机的安全性要求很高,比如对气体燃料压力、流量控制的精确性和持续稳定性,对发动机的起动/停机/故障等情况的安全性及快速反应性能均有很高的要求,这些功能需要依靠可靠的燃气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燃气阀组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燃气阀组系统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控制方法能对发动机供给稳定压力且反应迅速的进机气体燃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发动机燃气阀组系统,包括设置在阀组箱体内的主球阀、数个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数个充惰阀、调压阀、数个截止阀、数个泄放阀、流量计和设置在阀组箱体内顶部的气体燃料探测传感器,气体燃料供气单元输出端通过主连接管道依次与主球阀、滤清器、调压阀、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流量计相连后,通过双壁管与发动机输入端相连;第一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一个充惰阀一端分别连接在滤清器和调压阀输入端之间,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截止阀与第二截止阀之间;数个泄放回路一端分别与主连接管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发动机燃气阀组系统,其中所述泄放回路包括泄放阀和电磁气动阀,泄放阀的输入端与主连接管道相连,泄放阀的输出端通大气,泄放阀控制端通过电磁气动阀与压缩空气瓶相连。第一截止阀控制端、第二截止阀控制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电磁气动阀与压缩空气瓶相连。
前述的发动机燃气阀组系统,其中一个充惰阀另一端与惰性气体瓶输出端相连,惰性气体瓶输出端还通过另一个充惰阀与发动机燃气管路一端相连。
前述的发动机燃气阀组系统,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设定压力范围为0~1.6MPa;温度传感器的测温范围为0~100℃。
本实用新型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安全可靠,能够供给稳定压力的气体燃料给发动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气体燃料供气单元和发动机之间,接受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信号,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信号又输送到发动机控制系统,实现与发动机的相互通讯,自动实现对发动机供应气体燃料并实现对气体燃料的智能切断、吹洗、泄放功能,确保发动机运行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阀组箱体1内的主球阀2、第一压力传感器3、第二压力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第一充惰阀6、第二充惰阀7、调压阀8、第一截止阀9、第二截止阀10、第一泄放阀11、第二泄放阀12、第三泄放阀13、流量计14和设置在阀组箱体1内的气体燃料探测传感器15;气体燃料供气单元16输出端通过主连接管道17依次与主球阀2、滤清器18、调压阀8、第一截止阀9、第二截止阀10、流量计14相连后,通过双壁管19与发动机20输入端相连。第一压力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5和第一充惰阀6一端分别连接在滤清器17和调压阀8输入端之间,第二压力传感器4设置在第一截止阀9与第二截止阀10之间。第一充惰阀6另一端与惰性气体瓶201输出端相连,惰性气体瓶201输出端还通过第二充惰阀7与发动机20相连。阀组箱体1上端还设有防爆风机202,用于不停地向外排出阀组箱体1内气体,抽出的气体由双壁管19外层管流入的空气来补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船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88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