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铸铜杆或铸铜管电机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9001.5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0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丛伟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丛伟滋 |
主分类号: | H02K1/26 | 分类号: | H02K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铸铜 电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铸铜杆或铸铜管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使用最广泛的动力源,普遍应用在各种机械设备上。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电动机的总使用量已占到总用电量的60%以上,随着世界节能减排步伐的快速推进、推广和使用超高效电机,并不断提高电动机能效水平已成为趋势。
纯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其电阻率比铝低40%,采用铜质转子代替铸铝转子被认为是提高中小型电动机效率的最佳选择,但纯铸铜转子工艺复杂,成品率低,成本高,校动平衡效率低,转子铁芯预热导致铁损增加,影响电动机的效率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阻碍了铸铜转子电动机的大面积市场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节能铸铜杆或铸铜管电机转子,其目的为利用电动机启动和运行过程中的趋肤效应原理改进转子槽,在转子槽内增加铜管或铜杆,使其在电动机启动过程中转子外侧铝绕组的高阻抗而降低起动电流提高启动转矩,正常运行时趋肤效应减小,离转子轭近的铜绕组切割定子磁力线,因其阻抗小导热快,电动机具有转速高、过载能力强、温升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节能铸铜杆或铸铜管电机转子,包括转轴外依次套接的转子轭和铁芯、铁芯上的转子槽、铁芯两端的端环和端环上的散热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槽内设有铜杆或铜管。
优选的,所述转子槽靠近铁芯外径一端为条形槽,其靠近铁芯内径一端为柱形槽,所述铜杆或铜管插接于所述柱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铜管为内、外壁均镀锡铜管。
优选的,所述铜杆为外壁镀锡铜杆。
优选的,所述铜杆或铜管两端部对齐延伸至铁芯两端。
优选的,所述转子槽内铸铝。
优选的,所述端环外表面铸铝。
优选的,所述条形槽槽间隙小于铜杆或铜管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电动机启动和运行过程中的趋肤效应原理,改进转子槽形状,在转子槽内增加铜管或铜杆,使其在电动机启动过程中,转子外侧铝绕组的高阻抗而降低起动电流提高启动转矩,正常运行时趋肤效应减小,离转子轭近的铜绕组切割定子磁力线,阻抗小导热快,因此电动机转速高、过载能力强、温升低。
2、本实用新型实施中转子铁芯无需预热,即降低了转子铁芯的损耗,更关键是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铜管内壁外壁或铜杆外壁镀锡处理,便于转子铸铝时与铝液充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为图1的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中所示的一种节能铸铜杆或铸铜管电机转子,包括转轴外依次套接的转子轭1和铁芯2、铁芯2上的转子槽3、铁芯2两端的端环4和端环4上的散热叶片,所述转子槽3内设有铜杆或铜管5;所述转子槽3靠近铁芯2外径一端为条形槽21,其靠近铁芯2内径一端为柱形槽22,所述铜杆或铜管5插接于所述柱形槽22内;所述铜管为内、外壁均镀锡铜管;所述铜杆为外壁镀锡铜杆;所述铜杆或铜管5两端部对齐延伸至铁芯2两端;所述转子槽3内铸铝;所述端环4外表面铸铝;所述条形槽21槽间隙小于铜杆或铜管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丛伟滋,未经丛伟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90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车载电机皮带轮
- 下一篇:一种直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