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筒顶部进油排液式防气锁抽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9755.0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1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峰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0;F04B53/16;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苏雪雪 |
地址: | 271199 山东省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部 进油排液式防气锁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采油抽油泵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泵筒顶部进油排液式防气锁抽油泵。适用于含气油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采油过程中所使用的抽油泵,包括泵筒、柱塞、上、下游动凡尔、进油阀组成,进油阀设在泵筒的下端,当柱塞上行时,进油阀打开,含有气体的油液在负压作用下从下端的进油阀进入泵筒下腔,油液中的气体在负压下会释放出来,存在泵筒下腔的上层,形成气垫,随着柱塞的往复运行,气体的压力越来越大,形成的气垫就越来越厚,抽油量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抽不出油来,这种现象称为“气锁”,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
通过检索可知,为了克服“气锁”现象,中国专利CN201502517U公开了一种“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在泵筒的外侧增设气液交换外壳,在气液交换外壳的内壁与泵筒的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的气液交换腔,在泵筒的壁上设有与气液交换腔的连通孔,在下游动阀打开时,气体可进入气液交换腔内,从而防止出现“气锁”。但这种“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由于气液交换腔的容积有限,气体压力仍未完全解除,所以,并不能完全避免“气锁”,而且结构复杂,体积加大。目前,尚未见柱塞下行时,油气液从泵筒的上部流入;柱塞上行时,采用柱塞的推力、将柱塞以上的油气液上提,从而避免了油气液表层的负压,从原理上避免气体释放、出现“气锁”的抽油泵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泵筒上部进油排液方式,利用井内油气液体的自身重力和压力作用自由进入泵腔内,排除整个进油排油过程中气体释放出来的条件,不受液体含气量的影响,从原理上根除“气锁”的泵筒顶部进油排液式防气锁抽油泵。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泵筒顶部进油排液式防气锁抽油泵,包括上扶正接头、下扶正接头、抽油光杆、柱塞和泵筒,抽油光杆的上端穿过上扶正接头,抽油光杆的下端与柱塞的顶部连接,柱塞设在泵筒内;下扶正接头的下端与泵筒的上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扶正接头的上端连接下连接管的下端;下连接管的上端与进油密封接头的下端连接;进油密封接头的上端与连接头的下端连接,连接头的上端与上连接管的下端连接;上连接管的上端与上扶正接头的下端连接;在上连接管内设有上密封阀体,在下连接管内设有下密封阀体,在下密封阀体的底部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下密封阀体和上密封阀体均套装在抽油光杆上;所述的进油密封接头的侧壁上设有进油口。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上密封阀体的外侧设有上阀罩,上阀罩的侧壁上设有油气液上流侧孔,上阀罩的底部设有上阀座,上阀座套在抽油光杆上,且上阀座的内径大于抽油光杆的直径。
所述的下密封阀体的外侧也设有相应的下阀罩,其下阀罩的上端与进油密封接头的下端连接,并设有相应的下阀座,下阀座套在抽油光杆上,且下阀座的内径大于抽油光杆的直径;在下阀罩的侧壁上设有油气液进出侧孔;其下阀罩的底壁至下密封阀体的下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所述的抽油光杆穿过进油密封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泵筒顶部进油排液式防气锁抽油泵,由于进、出油口及其阀体均设在泵筒以上的组合管体内,油气液的进、出过程均未受负压,所以,从原理上排除了整个进油排油过程中气体释放出来的条件,不受液体含气量的影响,避免了“气锁”现象的发生。可广泛用于油田含气油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轴向视示意图。
图中:1、上扶正接头;2、下扶正接头;3、抽油光杆;4、柱塞;5、泵筒;6、下连接管;7、进油密封接头;8、上密封阀体;9、上连接管;10、油气液进出通孔;11、下密封阀体;12、复位弹簧;13、进油口;14、油气液上流通道;15、连接头;16、上阀罩;17、油气液上流侧孔;18、上阀座;19、下阀罩;20;下阀座;21、油气液进出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峰,未经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97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