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滑动杆式太阳能汽缸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1285.7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1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勇;时扬;周厚文;翁延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厚文;李志勇;时扬;翁延鸣 |
主分类号: | F03G6/06 | 分类号: | F03G6/06;F22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滑动 太阳能 汽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汽缸,具体公开一种内置滑动杆式太阳能汽缸。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蒸汽膨胀汽缸,气流和水流通道均设计在汽缸端面,不利于蒸汽有效控制回收再利用,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喷嘴和排气门集成设计在内置滑动杆上的太阳能汽缸。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内置滑动杆式太阳能汽缸,包括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密封端盖,所述太阳能集热管两端通过左、右密封端盖封闭,还包括内置滑动杆和活塞,所述内置滑动杆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内部,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端盖延伸至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外;所述内置滑动杆为空心管状结构,空心管内有排气道与喷流道,且排气道与喷流道之间相互隔开;所述活塞套接所述内置滑动杆上,可相对所述内置滑动杆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密封端盖与右密封端盖通过内置滑动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滑动杆置于太阳能集热管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滑动杆的喷流道上、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内部端开有喷嘴,另一端为进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与喷射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滑动杆的排气道上、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内部一端开有排气门,另一端设置排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连接设置有延伸杆,其穿过密封端盖延伸至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外,用于移动活塞。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此内置滑动杆式太阳能汽缸,蒸汽推动活塞做功,蒸汽的形成和汽缸内的排气门都需要有喷嘴和排气门,而喷嘴和排气门集成设计在内置滑动杆上,更加合理的解决了蒸气从排气门排出后回收再利用又从喷嘴喷出,特别是从排气门排出多余的冷疑水时经过外部开关控制又回流至喷嘴喷射雾化后遇高温继续膨胀做功,达到充分利用多余水蒸汽,使水最大程度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太阳能集热管;2、密封端盖;3、内置滑动杆;31、排气道;311、排气门;312、排气口;32、喷流道;321、喷嘴;322、进水口;4、活塞;41、延伸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滑动杆式太阳能汽缸,包括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1、密封端盖2、内置滑动杆3和活塞4,所述太阳能集热管1由透明玻璃外管和金属内管组成,两端通过密封端盖2封闭,在外管和内管间形成真空层;两端密封端盖2通过内置滑动杆3连接;所述内置滑动杆3置于太阳能集热管1中心位置;
所述内置滑动杆3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1内一侧密封端盖2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侧密封端盖2延伸至所述太阳能集热管1外;所述内置滑动杆3为空心管状结构,空心管内有排气道31与喷流道32,且排气道31与喷流道32之间相互隔开;所述内置滑动杆3的喷流道32上、所述太阳能集热管1内部端开有若干喷嘴321,另一端为进水口322,与喷射器连接;所述内置滑动杆3的排气道31上、所述太阳能集热管1内部一端开有排气门311,另一端设置排气口312。
所述活塞4套接所述内置滑动杆3上,可紧贴太阳能集热管1内壁,相对所述内置滑动杆3移动;所述活塞4连接设置有延伸杆41,其穿过密封端盖2延伸至所述太阳能集热管1外,所述延伸杆41另一端与惯性轮或弹簧等连接,用于来回移动活塞4。
所述内置滑动杆3和所述活塞4延伸杆41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1同一端延伸至管外;其中所述排气道31排气门311和喷流道32喷嘴321临近设置于内置滑动杆3在太阳能集热管1内部的固定端。
原理:当把此太阳能汽缸置于太阳光下时,太阳光线经过透明材料射入汽缸外壁上,由于汽缸外壁上镀有黑色集热材料,在真空的作用下,使汽缸壁聚集大量热量,温度升高达到汽缸工作温度(如摄氏200度)时,喷射器工作,内置滑动杆3上的喷嘴321开始喷水并雾化,遇到炽热的汽缸内壁时迅速汽化并膨胀推动活塞4向右做功运动,在惯性轮的作用下,作回复运动(即左运动)时气门打开,多余的气体通过排气门311经排气口312排出,即完成一工作循环。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厚文;李志勇;时扬;翁延鸣,未经周厚文;李志勇;时扬;翁延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12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震子共振能量交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风轮锁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