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井井口计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3111.4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8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殿生;李瑞琪;马胜军;温淑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殿生;李瑞琪;马胜军;温淑新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冉昕 |
地址: | 138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井口 计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油井井口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油井井口产液量计量数据,是反映生产能力、井下设备、油层状况的重要动态,制定地质开发编制科学油藏方案的主要依据,对提高油藏产能尤为重要。目前的计量手段在确定油井精准产量时仍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油井多采用多井串联生产。油井串联流程通常采用掺输带冷输流程、冷输带掺输流程、大环掺输带冷输、小环掺输带冷输、小环掺输、小串冷输流程、支状冷输流程七种多井串联形式,流程的复杂性给录取单井计量数据带来困难。
常用的油井井口计量方法有如下几种:翻斗计量罐计量,该方法中翻斗计量罐集中在计量间进行单井产量计量,由于油井多需按周期排序,计量时间短,采用折算产量,翻斗计量罐内部结构复杂,部件易损坏,误差较大;计量车计量,该方法中计量车计量产量需要用空气压缩机模拟回压和排油,如果遇到回压较高的油井,计量会变得困难或无法计量;软件、功图计量,仪器本身性能单一,测试功图并折产,特别是漏失井存在较大误差,设备故障率较高。
上述计量方式不同程度上存在缺陷,对计量数据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油井平均单井产油量较低,所以需要以比较准确的单井动态资料为依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油井井口计量装置存在的计量精度低、误差大、操作复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计量精度高、误差小、操作简单的油井井口连续计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转子3、转轴4、四个量油叶片5和归位转轴6组成,其中第一壳体1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二壳体2的圆弧半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圆心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空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两侧的通道分别为入口11和出口12,转子3设置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空腔内,转轴4穿套在转子3内,且第二壳体2、转子3和转轴4为同轴,四个量油叶片5分别通过量油叶片轴51设置在转子3上,四个量油叶片5与转子3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片52,归位转轴6固定设置在出口12一侧第二壳体2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为:
油井产出液由入口11进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空腔内,推动量油叶片5,在动力距的作用下量油叶片5带动转子3运转,两个相邻量油叶片5与第一壳体1和转子3之间形成密闭腔,当量油叶片5转到出口12时,量油叶片5在归位转轴6的作用下,压迫弹簧片52,使量油叶片5靠紧转子3,量油叶片5缩回,紧贴在转子3上,完成油井产出液排出,转子3以此往复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管理方便,录取数据快捷简便、成本低廉。实现了单井产出液流量的直接连续计量,满足计量精度要求;计量的油井产量可直接显示或远距离传输;本实用新型现场应用运行稳定、环保安全可靠,能够满足油田开发管理需求的在线计量方式,彻底解决油井连续计量,串联油井分产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由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转子3、转轴4、四个量油叶片5和归位转轴6组成,其中第一壳体1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二壳体2的圆弧半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圆心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空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两侧的通道分别为入口11和出口12,转子3设置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空腔内,转轴4穿套在转子3内,且第二壳体2、转子3和转轴4为同轴,四个量油叶片5分别通过量油叶片轴51设置在转子3上,四个量油叶片5与转子3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片52,归位转轴6固定设置在出口12一侧第二壳体2的内壁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为:
油井产出液由入口11进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空腔内,推动量油叶片5,在动力距的作用下量油叶片5带动转子3运转,两个相邻量油叶片5与第一壳体1和转子3之间形成密闭腔,当量油叶片5转到出口12时,量油叶片5在归位转轴6的作用下,压迫弹簧片52,使量油叶片5靠紧转子3,量油叶片5缩回,紧贴在转子3上,完成油井产出液排出,转子3以此往复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殿生;李瑞琪;马胜军;温淑新,未经李殿生;李瑞琪;马胜军;温淑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3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煤炭车双滑轨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石油开采的新型前置式抽油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