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单缸小排量内燃机的电动复合增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4755.5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3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廖世勇;李建勇;程前;袁春;金钊;王志斌;向成宣;李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04;F02B33/40;F02B39/10;F02B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单缸小 排量 内燃机 电动 复合 增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工程领域,主要涉及对单缸小排量内燃机进气进行增压后进入发动机气缸的技术,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单缸小排量内燃机的电动复合增压系统。
背景技术
增压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内燃机强化技术,增压已经成为提升内燃机升功率,降低内燃机排放水平,改善内燃机燃油经济性能的重要手段。在高原环境,由于空气稀薄,内燃机进气质量减少,内燃机动力输出与燃油经济性大幅度降低,排气污染严重,增压也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
内燃机进气压力的增加可通过压气机来实现。根据压气机能量的来源,内燃机增压技术可分为废气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电动增压以及它们的组合-复合增压等几类,而气波增压由于效率低的问题,目前应用较少。废气涡轮增压是利用燃烧后排气的能量(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带动压气机旋转工作,实现内燃机进气压力的增加。废气涡轮增压回收了具有一定压力能的内燃机排气的能量,目前该技术已经能实现高达几万转每分的压气机转速,因而进气增压效率较高。机械增压是通过皮带轮或齿轮方式从内燃机旋转轴上取力,同样可以实现高的压气机转速,效率也比较可观。大型内燃机由于排气流量大、流速高,排气比较均匀,因而废气涡轮增压有较可靠的平稳动力源。同样地,由于大型内燃机一般结构尺寸较大,机械增压装置取力空间足够,取力方式选择余地大。因而目前技术水平下,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技术在大型内燃机上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
对于单缸小排量内燃机,由于排气流量小,而且单缸排气更加明显的间歇性特征,应用废气涡轮增压存在涡轮工作转速不稳定,压气机转速不高等问题。此外,单缸小排量内燃机结构一般较为紧凑,机械增压取力设计也比较困难。因而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技术在单缸小排量内燃机上还没用较大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电动增压的复合增压技术,既有电动增压技术易于安装改造的优点,又融合了升速和进气涡流产生等内燃机充气、燃烧技术,因此既能较好解决单一电动增压效率不高的问题,又克服了内燃机应用电动增压技术后,进气道变得短直,不利于进气涡流形成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单缸小排量内燃机的电动复合增压系统,所述的增压系统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进气口,电动离心式增压器,收缩气道,进气管道和涡流产生器,进气口端安装空滤器,空气经过空滤器过滤后进入电动离心式增压器,进行升压后流过收缩气道;收缩气道为截面积逐渐变小的漏斗式进气管道,宽口端与电动离心式增压器的出气口连接,窄口端与进气管道连接;进气管道末端连接涡流产生器,涡流产生器的输出连接内燃机进气门座。
所述的收缩气道长度为0.2~0.3D,D为内燃机缸径。
电动离心式增压器出口至进气门座间的容积空间构成一个储能腔,其总容积控制在发动机排量的1.2~1.3倍。
内燃机工作时,进气通过空滤器过滤后,在电动离心增压器的作用下,升压后流过收缩管气道,进入进气管道(含储能调整腔)进行升压储能,当内燃机进气门开启,管道内高压气体在活塞下行产生的负压和离心增压器双重作用下,快速掠过涡流发生器后,变成带强烈旋转运动的进气涡流进入内燃机气缸,实现进气涡流增压,促进内燃机燃烧效率提升和有害气体排放降低。
动离心式压气机的作用是将从空气过滤器流来的进气进行压缩,形成高密度气体存储于进气道内,电动离心增压器风量为内燃机最大风量的1.2~1.5倍,过大会造成无端的增压器能量损失,过小会影响增压进气效果,对电动增压器转速没有过多要求,一般设定为8000r/min左右即可,以保证涡轮噪声在合理水平和涡轮轴的寿命,电动离心增压器出口直径为1.2~1.4倍进气道直径。
进气管道起到储能作用,当进气门关闭时,增压器推进的高压气体进入储能管道,以备气门开启时进入气缸。电动离心式增压器出口至进气门座间的容积空间都是储能单元,其总容积控制在发动机排量的1.2~1.3倍,由于收缩管道、涡流产生器以及内燃机机体内的进气管道的容积随内燃机型号变化而变化,这里的储能调整腔起到该总容积调整的作用。
内燃机转速较高,进气门开闭频繁,而且开闭时间相当短暂。此时,收缩气道实质为一截面积变小的进气管道,能对进气实现提速,一方面是利用收缩管道,加速补充气流速度,以实现对储能腔内气体的“推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弥补电动增压器响应慢的缺点。收缩气道长度尺寸为0.2~0.3D,这里D为内燃机缸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47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接收装置以及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
- 下一篇:接收装置和数据取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