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补强材料的自动剥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5058.1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3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晟泰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1/00 | 分类号: | B65H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3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自动 剥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子领域、机械领域等,特别是涉及一种补强材料的自动剥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路板制作时,一般是采用柔性电路板,须使用补强材料来对电路板进行补强。常用的补强材料,其一面为不锈钢,另一面为热固胶体。在补强材料使用时,通常需要将补强材料从补强胶带上剥离。
在现有的剥离补强材料的工序中,一般是通过人工将补强材料从胶带上剥离,人工剥离一般采用镊子等工具。人工剥离方法存在以下弊端:容易损伤补强材料的表面,若为了尽量避免损伤补强材料的表面,只能小心缓慢剥离,这样势必造成剥料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资源浪费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强材料的自动剥离装置,它能自动的将补强材料从胶带上剥离,以及能够自动检测补强材料是否完好。
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补强材料的自动剥离装置,它包括
一底座;
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竖直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后侧边;
一胶带安装辊轮,所述胶带安装辊轮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后段位置;
一剥离台,所述剥离台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剥离台位于安装板的前下段位置,所述剥离台上设有一容所述补强胶带穿过的条状槽件;
一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传感装置位于所述剥离台的前端,所述传感装置与所述剥离台之间留有一只容剥离了补强材料的废料胶纸穿过的缝隙,所述传感装置于补强材料进入段设有至少一传感器;
一步进辊轮,所述步进辊轮位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步进滚轮位于所述剥离台的下方;
一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步进电机的转轴连接于所述步进辊轮;
一回收辊轮,所述回收辊轮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用于离心胶纸及废料胶纸的回收;
一打滑机构,所述打滑机构嵌于所述回收辊轮内;
一常用电机,所述常用电机连接于所述打滑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回收辊轮的旋转;
其中,所述补强胶带安装于所述胶带安装辊轮,所述补强胶带的离心胶纸绕于所述回收辊轮;带有补强材料的胶带穿接于所述条状曹件内,带有补强材料的胶带至所述缝隙位置,所述废料胶纸与所述补强材料分离,所述废料胶纸穿过所述缝隙后经所述步进辊轮圈绕于所述回收辊轮上;所述补强材料被剥离于所述传感装置的传感器位置。
它还包括至少一牵引辊轮,所述牵引辊轮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中段位置,所述牵引辊轮包括至少一过渡滚轮,所述过渡滚轮位于所述胶带安装辊轮与所述剥离台之间,靠近所述剥离台的一所述牵引辊轮其下切面与所述剥离台的条状槽件位置齐平。
所述牵引辊轮设置有两个,所述胶带安装辊轮与至少一所述过渡滚轮为阶梯式的安装结构。
所述剥离台前端下表面为一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前端的上表面形成一倒角,所述倒角用于剥离所述补强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补强材料的自动剥离装置,它能自动的将补强材料从胶带上自动有序的剥离,以及能够自动检测补强材料是否完好,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剥离效率高,不会刮伤脏污补强材料,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补强材料的自动剥离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补强材料的自动剥离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补强材料的自动剥离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其中:1底座;2安装板;3胶带安装辊轮;
4步进辊轮;5步进电机;6剥离台;
7传感装置;8传感器;9回收辊轮;
10牵引辊轮;11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补强材料的自动剥离装置,它包括一底座1、一安装板2、一胶带安装辊轮3、一剥离台6、一传感装置7、一步进辊轮4、一步进电机5、一回收辊轮9。
安装板2竖直安装于底座1的后侧边;安装板2与底座1构成整个安装框架。
胶带安装辊轮3设置于安装板2的后段位置。胶带安装辊轮3的两侧设置有挡板。
剥离台6安装于底座1上,剥离台6位于安装板2的前下段位置,剥离台6上设有一容补强胶带穿过的条状槽件。剥离台6前端下表面为一斜面,斜面与所述前端的上表面形成一楔角,楔角用于剥离补强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晟泰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联晟泰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5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纺布折叠机中的成带装置
- 下一篇:角度变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