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戴式的生命体征检测报警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6205.7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9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之;孙惠康;马春伟;陈针桃;戴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45 | 分类号: | A61B5/0245;A61B5/1455;G08B21/02;G08B2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生命 体征 检测 报警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手腕穿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生命体征监测报警功能的手环。
背景技术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这款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目前,市场中已有具备各种功能的手环,其作用均为辅助移动电话及优化生活运动习惯,暂时没有相关产品可用于对老年人或户外运动者的身体状况的监控报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市场提供一种可给有特定需求的人群佩戴在手腕上,从而在不影响使用者活动的情况下监测其多项生命体征从而判断其生命状态并在需要救援时通过与之连接的智能手机发送短信向他人通报使用者情况的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穿戴式的生命体征监测报警设备,包括腕带和外壳体,腕带穿过外壳体,外壳体内封装有主控板、蓝牙芯片、电池、心率传感器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设置在外壳体最底层与使用者皮肤直接接触,心率传感器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主控板相连,蓝牙芯片与主控板相连用来连接智能手机,电池为整个报警设备提供电源。
在本技术方案中,心率传感器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直接与使用者皮肤接触,心率传感器利用特定波长红外线对血管末端血液微循环产生的血液容积的变化的敏感特性,检测由于心脏的跳动,引起指尖的血液变化,经过信号放大、调整等电路处理将数据传输到主控板上做进一步整理分析;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在可见光和接近红外线的频谱范围内具有不同吸收特性,还原血红蛋白吸收较多的红色频率光线,吸收较少的红外频率光线,而氧合血红蛋白较少吸收红色频率光线,较多吸收红外频率光线,这样可以使用血氧饱和度传感器根据人体对红光和红外光线的吸收区别来测定血氧饱和度;蓝牙芯片控制报警设备与智能手机手机相连,智能手术上安装有各种智能软件用来连接报警设备里的主控板从而对报警设备发送指令和接收报警设备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外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腕带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因此本穿戴式报警设备的主要使用者是老年人,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外壳体更加牢固耐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用硅胶材料制成腕带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使得使用者更加穿戴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池采用输出电压为3.7V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弥补市场上的空白,稳定性好,待机时间长,全自动监测使用者生命体征状况并自动报警,穿戴式设计不影响使用者正常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手机连接功能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图。
图中,1-主控板,2-蓝牙芯片,3-电池,4-心率传感器,5-血氧饱和度传感器,6-外壳体,7-腕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穿戴式的生命体征监测报警设备,包括腕带7和外壳体6,腕带7穿过外壳体6,腕带7使用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作为一种亲肤材料,作为腕带7更加舒适和人性化,外壳体6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更加坚固耐用,延长了使用寿命,外壳体6内封装有主控板1、蓝牙芯片2、电池3、心率传感器4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5,心率传感器4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5设置在外壳体6最底层与使用者皮肤直接接触,心率传感器4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5通过导线与主控板1相连,蓝牙芯片2与主控板1相连用来连接智能手机,电池3采用输出功率为3.7V锂离子电池为整个报警设备提供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6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骨科测径器
- 下一篇:一种动物体温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