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7324.4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5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周丹;岳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座椅 靠背 骨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涉及汽车座椅骨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
背景技术
对于靠背可以翻折的座椅,其靠背固件通常使用的有钢板、木粉板和PP塑料等复合材料制成的面板。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由钢板制成的靠背骨架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靠背骨架100中,钢板101与少量的骨架钢丝102固定在一起,这种结构导致座椅的重量大,无法满足汽车座椅轻量化要求。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由PP塑料板制成的靠背骨架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靠背骨架200中,PP塑料板201与骨架钢丝202固定,这种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座椅的轻量化,但是往往无法满足行李箱碰撞试验,即使是密度小,弹性模量较高的塑料或复合材料,也无法提供座椅足够的强度。
图3为现有技术中管钢丝靠背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管钢丝靠背骨架300是由钢管301和钢丝302焊接而成的骨架。如果靠背骨架仅由钢管301和钢丝302构成的骨架钢丝构成,则不能抵抗很大的载荷,尤其是座椅翻平时,一定重量的载荷从一定高度动态冲击时,其很容易发生永久的变形或结构被破坏,无法满足座椅子系统技术规范中的膝跪实验要求,也无法实现座椅靠背放置物品的功能。
因此,目前尚无既满足座椅载重强度要求,且重量轻、成本也低的座椅靠背骨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满足载重和碰撞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座椅的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包括管钢丝骨架,其中,所述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还包括:蜂窝板和卡扣;
所述蜂窝板包括上面板、中间蜂窝状芯材和下面板,所述上面板、中间蜂窝状芯材和下面板依次固定连接;
所述蜂窝板上设置有卡扣基座,所述管钢丝骨架上设置有支架;
所述卡扣的头部与所述支架卡接固定,所述卡扣的尾部与所述卡扣基座卡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蜂窝板还包括:地毯布,所述地毯布固定设置在所述上面板的上表面和/或所述下面板的下表面。
如上所述的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其中,优选的是:
所述卡扣基座包括带有缺口的圆形卡槽;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卡扣的头部卡在所述支架的安装孔中,所述卡扣的尾部卡在所述圆形卡槽中。
如上所述的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蜂窝板包括可翻转的边角。
如上所述的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面板、中间蜂窝状芯材和下面板为粘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面板、中间蜂窝状芯材和下面板的材质均为聚丙烯塑料。
如上所述的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地毯布热熔固定在所述上面板和/或下面板上。
如上所述的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扣基座焊接固定在所述地毯布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通过设置蜂窝板,利用卡扣将蜂窝板与管钢丝骨架固定,同时蜂窝板由上面板、中间蜂窝状芯材和下面板依次固定的结构,使该座椅靠背骨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保证座椅靠背骨架强度的同时,又能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由钢板制成的靠背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由PP塑料板制成的靠背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管钢丝靠背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的结构正视图;
图5为蜂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的结构正视图,图5为蜂窝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窝板座椅靠背骨架400,包括管钢丝骨架410,还包括蜂窝板420和卡扣4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7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