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9462.6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5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冯静;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26 | 分类号: | B60R2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收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随之产生的汽车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减小安全事故的伤害性,现有的汽车座位上几乎都设有安全带,安全带作为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
而当安全带不使用时,汽车安全带锁舌通常悬于汽车内饰板与座椅之间,车辆行驶时,汽车颠簸容易使锁舌频繁撞击内饰板,产生敲击异响,影响驾乘质量。
因此,亟需一种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锁舌不使用时,产生敲击异响、影响驾乘质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锁舌不使用时,产生敲击异响、影响驾乘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提供一种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包括锁舌收纳盒,
所述锁舌收纳盒上设有与安全带锁舌相匹配的锁舌入口;
所述锁舌入口包括上边沿和与所述上边沿对称设置的下边沿,所述上边沿和所述下边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如上所述的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所述上边沿和所述下边沿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凸起。
如上所述的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所述上边沿上的限位凸起与所述下边沿上的限位凸起位于沿所述锁舌入口底面垂直的不同平面上。
如上所述的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所述上边沿上的限位凸起相对于所述下边沿上的限位凸起更靠近所述锁舌入口边缘。
如上所述的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所述下边沿上的限位凸起相对于所述上边沿上的限位凸起更靠近所述锁舌入口边缘。
如上所述的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所述锁舌收纳盒上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设置于所述锁舌入口的上下两端。
如上所述的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所述锁舌收纳盒设置于汽车座椅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所述锁舌收纳盒包括盒体,所述汽车座椅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盒体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盒体设置在安装槽内。
如上所述的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所述上边沿和下边沿上分别设有两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包括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
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边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沿所述锁舌入口底面垂直的同一平面上;
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边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位于沿所述锁舌入口底面垂直的同一平面上。
如上所述的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均为半圆形凸起结构;所述锁舌收纳盒呈长方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通过锁舌入口将安全带锁舌放置在锁舌收纳盒内,并通过锁舌入口处设置的限位凸起对安全带锁舌进行的有效定位,有效避免了安全带锁舌在锁舌收纳盒内的晃动,减少了敲击异响的产生,保证了驾驶员的乘驾质量,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锁舌收纳盒与汽车座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给出的锁舌收纳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给出的锁舌收纳盒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锁舌收纳盒与安全带锁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锁舌收纳盒;2、汽车座椅;
3、安全带锁舌;11、锁舌入口;
12、盒体;13、限位筋;
111、上边沿;112、下边沿;
113、第一限位凸起;114、第二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3为锁舌收纳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包括锁舌收纳盒1,锁舌收纳盒1上设有与安全带锁舌3相匹配的锁舌入口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9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车外接快速充气系统
- 下一篇:小型烟火式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