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餐炉用的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9680.X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6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梁观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观成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梁红缨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餐 燃烧 | ||
1.一种中餐炉用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及隔热罩(3);所述隔热罩(3)安装在底座(10)的内侧,在所述底座(10)下部的中心开有安装孔(102),在底座(10)上位于安装孔的周围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定位结构(101);
点火结构(9);所述点火结构(9)包括第一进气管(91)及点火针(93),所述点火针(93)与第一进气管(91)的出气口对应;
容气结构(8);所述容气结构(8)包括容气腔(81)及两条以上的分气管(82),在所述容气腔(81)的下部设有两个以上的入气口(811)及点火针(93)的火焰可穿过的第一通孔(83),在容气腔(81)的底部中心设有导热孔(812),所述分气管(82)的出气口与各自对应的入气口(811)连通,分气管(82)的入气口(821)与外界燃气连通;
承托环(7);所述承托环(7)固定安装在容气腔(81)的上方,承托环承托在安装孔(102)上,在承托环(7)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定位结构(71),所述第二定位结构(71)与第一定位结构(101)配合,使承托环(7)与底座(1)定位;
接水环(5)及集热帽(1);所述接水环(5)安装在容气腔(81)中并位于导热孔(812)的上方,在接水环(5)上设有点火针(93)的火焰可穿过的第二通孔(51),所述集热帽(1)安装在接水环(5)上且遮挡导热孔(812);
带网孔的红外发热筒(4);所述红外发热筒(4)安装在接水环(5)上且位于容气腔(81)内侧,所述分气管(82)的出气口位于红外发热筒(4)的外侧;以及
挡水盖(2);所述挡水盖(2)安装在承托环(7)及红外发热筒(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餐炉用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01)为定位凸块,所述第二定位结构(71)位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相互配合,使承托环(7)安装在底座(10)上并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餐炉用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结构(9)还包括测温针(94)及开关阀(92),在所述接水环(5)上还设有可穿过测温针(94)的第三通孔(52),所述测温针(94)的一端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测温针(94)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三通孔(52)内以测量火焰的温度及定位接水环(5),所述开关阀(92)安装在第一进气管(91)上且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中餐炉用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水环(5)上还设有两个“L”形挡块(6),所述两“L”形挡块(6)分别安装在第二通孔(51)及第三通孔(52)的一侧,两“L”形挡板(6)的顶部遮挡第二通孔(51)及第三通孔(52),防止水流进第二通孔(51)及第三通孔(5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餐炉用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热环(3)内部设有隔热空间(31),在所述隔热空间(31)内设有隔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餐炉用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热环(3)及底座(10)表面还涂有隔热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观成,未经梁观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96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辐射管烧嘴的I型两级换热器
- 下一篇:Φ32管U形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