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鳞翅目昆虫饲养产卵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1832.X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6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林波;石磊;韩岚岚;张文柱;张秀珍;康爱国;吴乐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鳞翅目 昆虫 饲养 产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饲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鳞翅目昆虫饲养产卵袋。
背景技术
昆虫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群体,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已发现100多万种。其中,鳞翅目昆虫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大目昆虫,约20多万种,分布于世界各国,中国已知约有8000余种。鳞翅目昆虫多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为害农作物,如草地螟、玉米螟、粘虫等常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当然也包含一些经济昆虫,如蚕、黄粉虫、蝙蝠蛾等,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深入开展昆虫学研究,将有助于为有害昆虫的防治及有益昆虫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昆虫的人工饲养技术是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之一。人工饲养昆虫能终年为昆虫学各学科的研究提供实验虫源,并可直接用于昆虫生物学研究、营养生理研究、害虫防治研究等。人工饲养有很多优点,既不受季节、地区的限制,又能得到生理条件完全一致的昆虫,可以保证各项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鳞翅目昆虫的饲养在整个昆虫饲养中占到绝大部分,其是深入研究害虫生物学特性和扩繁生产天敌的基础。以往对于鳞翅目昆虫人工饲养的研究多集中于幼虫人工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法等方面,有关成虫(蛾)饲养装置和采卵方法的报告较少,而成虫(蛾)的饲养、繁殖对于获得整齐划一的试验用虫至关重要。如何实现鳞翅目成虫(蛾)的规模化饲养,并简单、有效地收集蛾卵,已成为鳞翅目害虫天敌昆虫、病毒杀虫剂工厂化生产等后续产业链条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适用于此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昆虫饲养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鳞翅目昆虫饲养产卵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鳞翅目昆虫饲养产卵袋,包括封闭透明的塑料膜袋体、设置于塑料膜袋体内侧的袋体支撑架及设置于塑料膜袋体内侧底部的喂食盘,所述袋体支撑架由上铁丝环、下铁丝环及设置于上、下两个铁丝环之间的连接铁丝构成,所述塑料膜袋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喂食盘内放置有脱脂棉球。
所述塑料膜袋体由保鲜袋构成,保鲜袋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袋体支撑架的上铁丝环的上方,所述上铁丝环的上方设置有一个用于将所述保鲜袋的上端开口夹紧封闭的封口夹。
所述塑料膜袋体内设置有产卵绳,产卵绳为聚丙烯撕裂膜捆扎绳,产卵绳的上端与所述袋体支撑架的上铁丝环连接。
所述塑料膜袋体内设置有折纸。
所述喂食盘为培养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鳞翅目昆虫的饲养产卵袋,鳞翅目寄主昆虫的成虫能够在饲养袋中较好的存活及产卵。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塑料膜袋体;2-上铁丝环;3-下铁丝环;4-连接铁丝;5-喂食盘;6-产卵绳;7-封口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鳞翅目昆虫饲养产卵袋,包括封闭透明的塑料膜袋体1、设置于塑料膜袋体1内侧的袋体支撑架及设置于塑料膜袋体1内侧底部的喂食盘5,袋体支撑架由上铁丝环2、下铁丝环3及设置于上、下两个铁丝环之间的连接铁丝4构成,塑料膜袋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喂食盘5内放置有脱脂棉球。
塑料膜袋体1由保鲜袋构成,保鲜袋的上端开口位于袋体支撑架的上铁丝环2的上方,上铁丝环2的上方设置有一个用于将保鲜袋的上端开口夹紧封闭的封口夹7。将铁丝针穿透保鲜袋,形成气孔。上铁丝环2、下铁丝环3可以是直径为3mm的圆环。喂食盘5可以采用培养皿。培养皿内的脱脂棉球上滴加浓度20%的蜂蜜水,以提供补充营养。
饲养草地螟、玉米螟等昆虫的过程中,草地螟、玉米螟会直接把卵产在保鲜袋上。
饲养斜纹夜蛾时,需要向塑料膜袋体1内放入折纸,斜纹夜蛾会将卵产至折纸的褶皱中。
饲养粘虫时,需要在铁丝环上捆扎聚丙烯撕裂膜捆扎绳,粘虫会在聚丙烯撕裂膜捆扎绳的褶皱处产卵。参见图1,塑料膜袋体1内设置有产卵绳6,产卵绳6为聚丙烯撕裂膜捆扎绳,产卵绳6的上端与袋体支撑架的上铁丝环2打结连接,设置6-7条产卵绳6即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18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