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电池的防短路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1920.X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0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冠;刘勤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H01M2/3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吕元辉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短路 电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防止短路的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中应用到了电池元件。例如POS产品中,纽扣状的锂电池就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在安装这些电池元件时,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生产装配的需要,现有的含电池的电路结构通常在电池元件的两极分别焊接导线,导线一端以焊接方式连接电池的电极,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插头结构。在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插头结构相适配的插座结构,以方便在装配时将插头与插座插接。装配时,直接将电池接入到到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上完成装配。但这样的连接方式需要在导线的端头设置插头结构,以及在电路板上设置插座结构,这些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同时,为了在电路板上制作插座结构,也需要电路板上留出设置插座的空间,某些情况下,对电路板的布局设计具有不利影响。
为了克服上述电池连接结构的不足,设计人员提供了另外一种含电池的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中导线的一端也与电池的电极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裸露适当长度的线芯,通过将裸露的线芯焊接到电子产品上完成电池的安装。为了避免在安装前的运输、储存过程中,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裸露的线芯相互接触造成电池短路,通常在线芯的裸露部分贴上绝缘胶布,以避免线芯裸露在外。但贴绝缘胶布一方面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生产该电路结构时贴附绝缘胶布,使用该电路结构进行装配时又要揭下该绝缘胶布,增加的工序影响工人的装配速度与效率,也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电池的防短路电路结构,它可以有效避免电池短路,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可以方便地安装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含电池的防短路电路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电池、正极软导线与负极软导线,所述正极软导线与负极软导线包括金属线芯与包覆金属线芯的绝缘层;
所述正极软导线一端的线芯与电池正极连接,正极软导线另一端的绝缘层具有导线周向上的切痕;
所述负极软导线一端的线芯与电池负极连接,负极软导线另一端的绝缘层具有导线周向上的切痕;
所述切痕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绝缘层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正极软导线与负极软导线的长度不相等。
进一步,所述正极软导线与负极软导线之间的长度差大于或等于较长的软导线上的切痕至该软导线自由端端头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正极软导线一端的线芯连接正极导电片,所述正极导电片贴附在电池正极;所述负极软导线一端的线芯连接负极导电片,所述负极导电片贴附在电池负极。
进一步,所述防短路电路结构还包括绝缘膜,正极软导线连接电池的一端、负极软导线连接电池的一端以及电池为绝缘膜所包覆;
正极软导线具有切痕的一端与负极软导线具有切痕的一端延伸出绝缘膜之外。
进一步,所述绝缘膜为热缩膜。
进一步,所述绝缘包覆的外表面具有粘连剂。
进一步,所述粘连剂为双面胶。
进一步,所述正极软导线与正极导电片的连接部具有第一绝缘包覆层,所述负极软导线与负极导电片的连接部具有第二绝缘包覆层。
进一步,所述金属线芯为铜线芯或铝线芯。
进一步,所述电池的形状为扁圆柱形,所述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位于扁圆柱形的两端面。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不需要插头-插座结构,并且不需要在裸露的线芯外部包裹胶布,就能达到防止内部电池短路的效果,节约了生产成本。在安装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含电池的防短路电路结构到电子产品的电路上时,容易通过简单拉扯剥离软导线具有切痕的一端的绝缘层,裸露出金属线芯,然后将金属线芯焊接于电路板上,完成电池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含电池的防短路电路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正极软导线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正极软导线拔除第二绝缘层235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含电池的防短路电路结构;
21、正极面;
22、正极导电片;
23、正极软导线;
231、第一绝缘层;
233、切痕;
235、第二绝缘层;
237、线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19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结构
- 下一篇:散热密封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