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2138.X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7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史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6 | 分类号: | B62K21/16;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把手。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电动自行车以其搬运方便、存储占用空间小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公知的,把手在折叠电动自行车展开时在整车中所占宽度最宽,在设计制造折叠电动自行车时通常会将把手设计为可折叠的形式,以减小折叠电动自行车折叠后所占的存储空间。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折叠把手通常是直接将把手铰接在支杆上,靠铰接处的摩擦力保持把手的当前位置,手动推拉把手使其以铰接处为圆心摆动,进行把手的折叠和展开操作。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把手与支杆的铰接处必然会出现机械磨损,铰接处逐渐变得松动,把手容易晃动,直接影响到折叠电动自行车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把手,以达到使折叠电动自行车的整车性能更加安全、可靠且使用更加方便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把手,包括纵向设置的支杆、横向设置在所述支杆顶部的连接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机构左右两侧的左、右把手。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和连接套,所述连接杆穿设在所述连接套中。
所述左、右把手均包括端盖、手柄杆、拉簧、限位块和止退机构,所述止退机构分为止退块、压缩弹簧和止退销,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止退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止退块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铰接。
所述止退块中部设有一个长条状的导向孔和一个圆形的止退孔,所述止退孔位于所述导向孔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端部并与所述导向孔相连通,所述止退销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止退孔配合的圆环状突起,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止退块和所述止退销之间。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中部的外表面为D型结构,所述连接套的内表面也是相应的D型结构,连接杆和连接套的D型结构可以防止左、右把手折叠后发生晃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塑料所制成,塑料制造的连接杆可以防止连接杆和连接套相互磨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把手通过改变把手的折叠结构,可以达到使折叠电动自行车的整车性能更加安全、可靠且使用更加方便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把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把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把手的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4为止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支杆2、连接机构21、连接杆22、连接套3、端盖4、手柄杆5、拉簧6、限位块7、止退机构71、止退块72、压缩弹簧73、止退销74、导向孔75、止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根据图1至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把手,包括纵向设置的支杆1、横向设置在支杆顶部的连接机构2,以及分别设置在连接机构左右两侧的左、右把手。
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21和连接套22,连接杆穿设在连接套中。
连接杆中部的外表面为D型结构,连接套的内表面也是相应的D型结构,连接杆和连接套的D型结构可以防止左、右把手折叠后发生晃动。
连接杆为塑料所制成,塑料制造的连接杆可以防止连接杆和连接套相互磨损。
左、右把手均包括端盖3、手柄杆4、拉簧5、限位块6和止退机构7,止退机构分为止退块71、压缩弹簧72和止退销73,拉簧的一端与端盖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止退块的一端连接,止退块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端部铰接。
止退块中部设有一个长条状的导向孔74和一个圆形的止退孔75,止退孔位于导向孔靠近连接杆的一端端部并与导向孔相连通,止退销上设有用于与止退孔配合的圆环状突起,止退孔的内径要大于导向孔的宽度,圆环状突起的外径也要大于导向孔的宽度,压缩弹簧设置在止退块和止退销之间给止退销一个向外的推力,使得圆环状突起刚好位于止退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21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摇臂一体化电动车高速电机
- 下一篇:便存式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