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2347.4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4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少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保农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海水 养殖 废水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以高密度为特征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在资源需求、环境保护、生产能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但高的能量投入必然导致废水量的增加,如果这些系统的废弃物不加节制的向外界排放,也必然导致水资源环境的恶化。单一的水处理技术往往无法彻底处理废水中的多种污染物,需要由多种水处理技术组合而成的水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以实现重复利用,养殖系统所采用的水处理系统也直接决定了养殖系统的生产能力。优良的水处理系统不仅要能够完成对废水中绝大多数污染物的净化,而且要尽量降低运行成本,便于管理,安全可靠,但是现有的水处理系统存在着方式比较单一,耗能高,功能不够完善,不利于良性循环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多功能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现有的海洋水处理系统方式比较单一,耗能高,功能不够完善,不利于良性循环的问题。一种多功能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水泵,水管,沉淀池,生物池,杀菌池,膜处理池,滤网,闸门,发电装置,太阳光收集器和清淤口,所述的水管依次连接沉淀池、生物池、杀菌池和膜处理池;所述的水泵安装在沉淀池上部的水管上;所述的滤网安装在沉淀池的上部;所述的闸门设置在沉淀池的右侧中部;所述的发电装置安装在闸门下方;所述的清淤口设置在沉淀池的左下角;所述的太阳光收集器设置在杀菌池的上空;所述的生物池还包括净化水生动物和净化水生植物。
所述的发电装置包括进水口,发电机组,出水口,输电线,水轮,连接轴和发电机,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发电机组的两侧;所述的发电机组内安装有多组水轮;所述的水轮通过连接轴连接有对应的发电机;所述的输电线设置在发电机组的右侧。
所述的沉淀池具体高于生物池3m至5m,有利于利用水的动力势能产生足够的冲击力用来发电。
所述的闸门具体采用厚度为20cm至30cm的不锈钢挡板,有利于待水体完成自我沉淀后打开阀门将水排出。
所述的净化水生动物具体采用虾类、鱼类、蟹类和贝类的一种或几种,有利于利用水生动物本身的吸收转化功能净化水质,同时还可以将养殖大的水产品出售,获取经济效益。
所述的净化水生植物具体采用菊花心江蓠、细基江蓠繁枝、草叶马尾藻、长心卡帕藻中的一种或几种,利用该类水生植物的超强净化功能,有利于充分吸收水体中的有害成分。
所述的太阳光收集器具体采用球形半弧面设计,有利于对太阳光进行集束对水体进行照射,更有利于通过紫外线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
所述的清淤口具体开设在距离沉淀池底部20cm的高度;所述的清淤口具体为矩形口,有利于定期对沉淀池内的污泥进行处理。
所述的水轮具体采用凹面不锈钢转轮,有助于充分转化水能至电能,达到发电的效果,进一步的有助于完成该养殖废水处理系统的电能自给甚至创造经济效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于高处的沉淀池和发电装置的设置,增加了该废水处理系统的发电功能,通过生物池内水生动植物的饲养,增加了经济收入,达到了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良性循环,使得企业更乐意于对废水进行处理,进一步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水泵,2-水管,3-沉淀池,4-生物池,5-杀菌池,6-膜处理池,7-滤网,8-闸门,9-发电装置,91-进水口,92-发电机组,93-出水口,94-输电线,95-水轮,96-连接轴,97-发电机,10-太阳光收集器,11-清淤口,12-净化水生动物,13-净化水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保农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保农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23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