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ATM防护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3804.1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5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豆国洋;李明辉;梁启余;丁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39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atm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TM防护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活动时间也在不断增加,ATM机的使用时间扩展到24小时,所以ATM机也在城市各个地方大量布置,但是大范围内的各个ATM机存在管理困难,无法及时发现并且解决各个ATM机的问题,各个ATM机的安全和客户的安全无法有效的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ATM防护舱,以达到远程监控,远程管理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ATM防护舱,包括舱体,所述的舱体上设有安全门,所述的安全门上设有电机锁,所述的舱体内设有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电机锁连接,所述的舱体内设有监视器,所述的监视器与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连接。
所述安全门由门框和夹层玻璃组成,门框内设有一次折弯成型的框架凹槽,所述的框架凹槽槽宽为14mm,所述的槽深为15mm,所述的夹层玻璃嵌入到框架凹槽内。
所述的夹层玻璃由两层钢化玻璃夹胶粘接构成,所述的两层钢化玻璃之间设有PVB胶片,所述的PVB胶片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0.38mm。
所述的安全门上部设有显示屏,扩音器,所述的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屏,报警器连接。
所述的安全门通过铰链与舱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舱体上设有安全门,所述的安全门上设有电机锁,所述的舱体内设有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电机锁连接,所述的舱体内设有监视器,所述的监视器与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连接,能够远程实时对各个ATM设备进行监控,并且在突发状况时对防护舱进行控制,管理方便,安全性能好,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监视器,2、无线网络,3、监控中心,4、电机锁,5、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ATM防护舱,包括舱体,所述的舱体上设有安全门,所述的安全门上设有电机锁4,所述的舱体内设有控制系统5,所述的控制系统5的输出端与电机锁4连接,所述的舱体内设有监视器1,所述的监视器1与控制系统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5通过无线网络2与监控中心3连接。
所述安全门由门框和夹层玻璃组成,门框内设有一次折弯成型的框架凹槽,所述的框架凹槽槽宽为14mm,所述的槽深为15mm,所述的夹层玻璃嵌入到框架凹槽内。
所述的夹层玻璃由两层钢化玻璃夹胶粘接构成,所述的两层钢化玻璃之间设有PVB胶片,所述的PVB胶片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0.38mm。
所述的安全门上部设有显示屏,扩音器,所述的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屏,报警器连接。
所述的安全门通过铰链与舱体连接。
所述的电机锁包括锁体,锁体上设有锁具控制板,设置在锁体上的锁舌,锁体上还设有电磁铁和电磁挡块。正常情况下,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电机锁的锁舌能够正常启闭;在紧急情况下,监控中心给控制系统闭锁信号,控制系统将闭锁信号发送给锁具控制板并给电磁铁供电,电机锁锁舌伸出,电磁铁挡块将电机锁锁舌强行阻挡闭合,达到电机锁无法正常开启。
监视器与控制系统连接后,将拍摄到实时视频监控信息先发送到控制系统,然后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方便监控中心实时监控防护舱内的情况。
所述的电机锁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监控中心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在紧急情况下防护舱内人员发生疾病和晕倒时,监控中心通过视频分析可远程给防护舱的控制系统提供开锁信号,控制系统将开锁信号发送给电机锁,电机锁自行开启,安全门自动打开,同时显示屏进行求救显示,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方便给舱内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外围救治和处理;
如当舱内人员实施ATM机犯罪作案时,监控中心通过视频分析可远程给控制系统提供闭锁信号,控制系统将闭锁信号发送给电机锁,电机锁强行闭锁,安全门无法正常开启,将犯罪分子强行闭锁在防护舱内,同时显示屏进行显示,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通知公安部门实施抓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门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3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