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替非均匀电场减缓膜污染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3905.9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3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标;吕明葵;张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1/52 | 分类号: | B01D61/52;B01D61/14;B01D69/06;B01D6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替 均匀 电场 减缓 污染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缓膜污染及浓差极化技术,应用交替非均匀电场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污染进行缓解。
背景技术
膜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可以实现料液中不同组分的分离、提纯、浓缩,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性,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能源、水处理,仿生等领域,已成为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在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却伴随着膜污染,膜污染是在膜过滤过程中,料液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者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得膜渗透量与分离特性产生不可逆变化,膜的使用寿命缩短,极大地影响了膜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针对膜污染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对膜性能的部分或者完全恢复非常必要。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20155007.1的文献公开了一种超声场和高压交流脉冲电场复合强化的超滤膜分离组件。用于超滤实验,采用超声场和高压交流脉冲电场,设置上下基板,每个基板上加工8个超声波安装孔,中间凹槽形成的空腔用于料液的流动,上下导电板位于空腔内并在空腔内形成电场。但是该装置的上下导电板是固定的,不能实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与平板膜的距离;其次,高压脉冲大小和频率不可调,不能进行现场调控;再次,该专利采用的是均匀电场,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在效果上却没有可以变换杂质粒子受力方向的非均匀电场有优势。根据以上总述,导致该装置在某些方面还不完善,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超声场和高压交流脉冲电场复合强化的超滤膜分离组件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交替非均匀电场减缓膜污染实验装置,用非均匀的电场,对杂质粒子进行不同角度的运动控制,能够更加有效的减缓膜孔内的污染,提高渗透通量。
本实用新型一种交替非均匀电场减缓膜污染实验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部保护装置和平板微滤膜,位于平板微滤膜上侧部分是上过滤腔体,位于平板微滤膜下侧部分是下过滤腔体,下过滤腔体与上过滤腔体以平板微滤膜为对称中心上下对称,上过滤腔体内部设有针尖电极装置,针尖电极装置连接垂直的可调节螺杆下端,可调节螺杆上端向上伸出外部保护装置顶部外;下过滤腔体中设置平板电极,平板电极通过另一个可调节螺杆与外部保护装置底部相连;平板电极经过一根导电线连接于脉冲电源发生器,脉冲电源发生器经另一根导电线连接MCU控制盒,MCU控制盒经导线分流器与针尖电极装置相连;针尖电极装置具有从左到右布置m行、从前到后布置n列的阵列式针尖电极,每个针尖电极均连接一根导电线,每一列针尖电极中的m根导电线均经一个中空管后与一个导线分流器相连,n个导线分流器均连接于MCU控制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利用非均匀的电场,采用交替变化的电场,对膜孔进行不同角度的冲刷,使得杂质粒子在膜表面与电极之间运动,能够防止杂质粒子集中在电极表面或者是膜表面,造成电极表面或者膜面的污染。
2、本实用新型采用分组的控制器,能够有效地变换吸附在膜面或者膜孔中杂质粒子受力方向,有助于杂质粒子的松动,减缓膜污染。
3、本实用新型可以调节针尖电极装置与平板微滤膜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平板电极与平板微滤膜之间的距离,将装置调节至最合理的状态,提高实验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交替非均匀电场减缓膜污染实验装置的正视剖面图;
图2是图1的针尖电极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1的电气控制图;
图4是图1中杂质粒子在非均匀电场中受力情况分析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交替非均匀电场减缓膜污染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流程图;
附图中的各部分序号及名称:1、脉冲电源发生器;2、导电线;3、上入水口;4、上过滤腔体;5、取水口;6、下入水口;7、平板电极;8、固定螺杆;9、可调节螺杆;10、螺母;11、垫片;12、装置外部保护装置;13、针尖电极装置;14、上出水口;15、薄膜层及膜垫;16、滤板;17、下过滤腔体;18、下出水口;19、中空管;20、螺母;21、中空平板;22、第一列针尖电极;23、膜孔;24、电力线a;25、电力线b;26、杂质粒子;27、MCU控制盒;28、市电接口;29、平板微滤膜;30、导线分流器、31、第二列针尖电极;32、第n列针尖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3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的冷却方法
- 下一篇:用于创建并使用基站历书来用于位置确定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