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7164.1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3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熊敏思;吴祖立;崔雪森;化成君;程田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2C29/02 | 分类号: | A22C2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腹足类 尾部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腹足类,特别是田螺、黄口荔枝螺等是软体动物的一大类,螺体蜷缩于坚硬的外壳内,是市场需求旺盛的水产品。人们对于田螺、钉螺等水产品的烹饪食用方法常为炒熟吸取螺壳内的肉质,因此人们则须对该类水产品进行烹饪前的加工处理,往往是将田螺等壳的尾部去除,方可便于吸取其壳内的肉。
目前常见的去除田螺等壳尾部的工具为使用剪刀、虎钳直接手工夹剪,亦有相关的电动剁田螺尾机等自动加工设备。由于田螺等螺体坚硬,使用剪刀、虎钳直接手工夹剪费劲、效率不高,而相关的电动剁田螺尾机等自动加工设备则不利于平常百姓家庭推广使用、实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装置材料简单,易于获取、组装及放置,具有良好的稳固特性,适用于田螺、黄口荔枝螺等水产品的尾部去除加工工艺,简化加工过程及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包括铡刀和木桌,所述的木桌的桌面上开有正方形的通孔,该通孔内的一边上固定有铡刀,所述的铡刀包括上刀片和下刀片,所述的下刀片通过焊接螺钉焊接在通孔的一边上,所述的上刀片通过焊接螺钉与下刀片摆动连接,所述的下刀片的刀面上并排开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的一种补充,所述的通孔与固定铡刀一边相邻的边上连接有导向板,所述的导向板的一侧与通孔侧边的木桌相连,另一侧置于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的另一种补充,所述的上刀片下端固定焊接有钢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的一种优选,所述的下刀片的刀面上开有三个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的另一种优选,所述的木桌长度为100cm、宽度为100cm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的还有一种优选,正方形的通孔边长为20c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装置材料简单,易于获取、组装及放置,具有良好的稳固特性,适用于田螺、黄口荔枝螺等水产品的尾部去除加工工艺,简化加工过程及提高加工效率,装置适用性广,除加工腹足类外,仍可适用于需要钳制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铡刀;2.上刀片;3.下刀片;4.木桌;5.圆孔;6.钢管;7.通孔;8.导向板;9.焊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适用于腹足类尾部加工装置,包括铡刀1和木桌4,所述的木桌4的桌面上开有正方形的通孔7,该通孔7内的一边上固定有铡刀1,所述的铡刀1包括上刀片2和下刀片3,所述的下刀片3通过焊接螺钉9焊接在通孔7的一边上,所述的上刀片2通过焊接螺钉9与下刀片3摆动连接,所述的下刀片3的刀面上并排开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圆孔5。
所述的通孔7与固定铡刀1一边相邻的边上连接有导向板8,所述的导向板8的一侧与通孔7侧边的木桌4相连,另一侧置于地上。
所述的上刀片2下端固定焊接有钢管6。
所述的下刀片3的刀面上开有三个圆孔5。
所述的木桌4长度为100cm、宽度为100cm的。
正方形的通孔7边长为20cm。
实施例
将腹足类(如田螺、黄口荔枝螺等)的尾部置于圆孔5内,此时可以根据同腹足类尾部大小不同而选择合适大小的圆孔5,放置好后,手握钢管6,摆动钢管6,使上刀片2朝下刀片3方向摆动,从而将置于圆孔5内的腹足类尾部切掉,切掉以后,腹足类沿导向板8滑下来,从而将其收集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7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料的涂药烘干系统
- 下一篇:生猪屠宰生产线上的落猪浸烫装置